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综合素质与能力偏低,择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对职业的了解,普遍存在择业困惑;就业压力过大,择业心理失衡;求职能力偏低,择业成功率不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就业竞争力;科学定位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就业心态偏差,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增强求职能力,提高择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现实。大学生在就业中反映出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的能力上,因此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投身社会实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深化就业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校扩招而愈加严重,而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引导大学生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规划成为解决就业难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自身必须充分重视大学期间职业的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基于定位营销思维制定职业规划,在清晰的求职市场定位的指导下,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以便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催生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嬗变。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解读和数据分析,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五大嬗变: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演变为供求失衡;人才筛选标准由惟"学历论"向"能力论"演化;就业歧视呈上升趋势;专业冷热不均;就业取向由一元转变为多元。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缓解就业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分析发现高校应对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发现大学生应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应对就业竞争;以应用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态度在不断变化发展,应与时俱进对待就业岗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应正视就业难问题,发挥宏观指导作用;用人单位应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用人观;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合格人才;大学生则应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我应对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和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现状,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创业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其就业意愿、知识结构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因此,政府应努力构建面向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就业政策体系;高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大学生应瞄准未来发展,全面提升就业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三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围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见仁见智。面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首先,应正确认识现有大学生就业形势,理性分析就业趋势的转变;其次,围绕产业结构的发展来培养大学生,是良好的供求匹配模式的有效保证;再次,高校角色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充当好应聘者的组织载体,是长远缓解就业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显,众多高校都致力于探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逐步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的工作力度.但是,单纯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服务等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就业工作中的必要环节,使学生的内在素质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对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客观与外在视角不同,文章基于大学生自身视角来再现这一问题的本质及出路。天津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认为就业整体形势困难;与整体形势相比,对自己的就业较为乐观;就业难表现为就业途径缺乏、就业结果不理想、存在着就业不公平和就业欺诈。在影响因素上,大学生主体的认知与学者的客观分析不完全一致,总体上认同市场、高校、社会和个人等因素对就业难的影响,但认为高校专业设置和政府因素没有显著的影响。为此,从市场、高校、社会和个人等多层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学习和素质培养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目标,做好并保持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产生了"就业鸿沟"。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制定措施,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基本构成--个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指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实现就业理想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刚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就遭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雷同,造成大学毕业生同质竞争和结构性剩余等因素有关,但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就业能力低的原因,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明确了女大学生的择业优势,提出了要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就业能力等来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逐渐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对就业能力内涵的厘清,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再结合就业能力的构成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而实现成功就业,满足大学生个人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实现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而毕业实习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广州大学为例,随机抽取2011届部分毕业生,分析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得出了学生学习与其所学专业的对口与就业专业对口呈正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大学生实习促进就业的对策,以保证大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和实习成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择业观、择业心理、就业能力、敬业精神以及就业的社会现状等诸多因素都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因此,高等学校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形成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使其积累创业经验和提高职业的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竣,就业难,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近几年来日显突出。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以有效缓解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炭行业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专业就业不协调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实施全程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等构建了煤炭行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结果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破解就业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