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撒尼(彝族支系)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置于诗学理论的背景下,以长诗的一些特定词句为样例,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可以探究《阿诗玛》民间叙事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2.
《少郎和岱夫》是达斡尔族的一部经典民间叙事诗,笔者试图从文学的视角,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又称"帕里-洛德"理论,通过程式化的语言、主题或典型场景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3.
《米拉尕黑》是融极强的艺术性和典型的叙事性于一体的东乡族叙事长诗。自产生以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经数代人的传演,明显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此,本文以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为依据,就《米拉尕黑》的口头程式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琶杰格斯尔传》不仅是科尔沁口头文学的经典,也是蒙古族口传史诗的代表性文本。歌手琶杰遵循口头诗歌叙事传统,运用丰富的程式演唱不同的主题,构筑了格斯尔史诗诗行,使史诗故事跌宕起伏,变幻莫测,而且歌手运用的程式体现了其创编技巧,也显示了口头诗歌的表演法则。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 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从叙事线索、叙事者、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将《孔 雀东南飞》与其前期及同期的叙事诗相比所体现出来的独到之处归纳出来,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著名的两篇弃妇诗《氓》(卫风)与《谷风》(邶风)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写实抒情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诗经》"双璧"。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主人公性格塑造、对比修辞以及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探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会带给人们许多文学和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原本口头性很强的佛经文献传入中原后,慢慢变得“文雅”,经中原传入回鹘社会,这些书面性很强的佛经文献在回鹘口头传统的消融力下又向自然、质朴的口头程式特征回归.文章通过回鹘文本与汉文底本的《金光明经·舍身饲虎品》的口头程式特征进行对比,来探讨汉地佛教传入回鹘社会后的变化,展示古代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口头程式理论"是二十世纪美国民俗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又称"帕里-洛德"理论.<福羊之歌>是土族口耳相传的长篇叙事作品,该叙事诗无论是语言、主题还是叙事结构上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模式化倾向.本文主要是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的三个结构性单元,即程式化的语言、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性或故事类型来解读土族叙事长歌--<福羊之歌>.  相似文献   

9.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间文化的遗留、文学作品的认识、毗邻地名的更替、文献方志的记载作为推论的对象、线索、背景、依据来看,《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  相似文献   

11.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花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开拓“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中最伟大的作品,而此诗的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重要问题,历来有较多疑问。本文从此诗的艺术特征入手,辨析、比较其叙事诗体与印、欧史诗风格的异同,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其程式、场景的铺衍反复以及"非一致性"等特征上,与史诗并无二致;并依此可以略窥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另一潜在的"叙事诗"的传统,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大传统"相比,多呈现出一些"异质"的因子;并在抒情传统的抑制、影响之下,或消泯,或转化,以致其真实面目不可具睹。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神授艺人说唱传统中的认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以流浪乞讨维生的说唱艺人的研究 ,学界至今仍偏重于“史诗传承者或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考察 ,以致对口头艺术特有的思维、创编与表达的特殊性还重视不够 ,或有一些偏离 ;而《格萨尔》神授艺人们的一些众所公认的说法———大多数艺人关于其自身、关于他们所说唱的史诗的一些程式化的认同表达———故事范型 ,体现了《格萨尔》神授艺人说唱传统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阿依阿芝》与贵州西北彝族地区的《乌鲁诺纪》都为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两者都主要用于婚嫁场合 中演唱。目前学界对《阿依阿芝》有所研究,但没有涉足《乌鲁诺纪》及两诗比较研究。以文献研究法及口头程式理论分别从三 个不同层面,即女主角身份背景、主题思想和程式对这两部叙事长诗对比研究切入,发现这两首彝族民间叙事长诗虽然来自不 同的地域,但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似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评《哀希腊》的音韵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伦最优秀的作品———长篇叙事诗《唐璜》的第三章《哀希腊》的主题和音步不同于诗中其余各章 ,可独立成篇。在这一章里 ,诗人精心选择音素 ,恰当地使用音韵方面的修辞格 ,在语音形式上与诗人哀叹现实、回忆过去、号召国人起来斗争的思想变化轨迹和谐一致 ,使《哀希腊》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活形态的口头传统 ,一种人类口头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 ,在经济大潮中被日益物质化 ,随着藏区“格萨尔热”的不断升温 ,英雄格萨尔王和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 ,正在为其家乡的旅游经济效力  相似文献   

18.
古代蒙古文学史上一直未能确定翻译底本的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很多口头故事。这些口头故事中,蒙古族民众基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运用蒙古民间故事的传统母题和结构重新编织娜仁格日勒的口头故事的时候,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推旧出新,而且按照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对原来戏曲故事的叙事主题和"割骨疗亲"、秀才赶考等题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文化过滤。笔者还通过本文的具体研究提出,民间文学也可以为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旁证。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当代优秀作家毕飞宇的典范作品,这部作品本色天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暗合了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的叙事诗学。具体而言,《玉米》以它多声部的叙述、反讽的手法、粗俗的取象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