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以马作喻体的隐喻,英汉“马”隐喻的偶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重合性;两种语言中“马”隐喻的失配现象,反映出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在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英汉“马”隐喻的交融,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西文化随着相互借鉴与交流而日益趋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的范畴化和概念化是人们对事物重新认识的过程,是认知的延伸,也是隐喻喻体选择的依据.理解隐喻必须对隐喻进行认知解释,因为认知的异同决定隐喻喻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隐喻产生的原因,认为隐喻有时也会对词义发展造成负面效应。首先,在语言发展的初期,人们受当时词汇量所限,被迫借用一事物描述另一事物,有时会把属于不同种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当作是相似的事物,在某种情况下会造成隐喻的不恰当。这种隐喻一旦约定俗成,人们往往不愿意去寻找或者使用更为贴切的喻体,从而导致语言中一些令人费解的表达方式存在。其次,由于语言、文化、地域、教育背景、年龄和行业等差异,人们在选择喻体时,如果出现选择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就有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认知隐喻识解中的客体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性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产物。隐喻性语言的识解不仅受到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主体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喻体本身等客体因素的影响。现以隐喻的喻体为基点,从喻体的意象差异、喻义空缺、形似义异以及喻体的场景选择等几个方面考究了客体因素对隐喻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也是人类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它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隐喻在语言中的大量存在 ,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流时必然会存在理解障碍。由于文化和地域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所采用的喻体也不同。要真正理解隐喻的内在含义 ,光靠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不够 ,还必须从语用的角度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确定隐喻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文化现象,要受到文化传统、文化体系以及语言结构的影响与制约,这决定了隐喻的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从英汉隐喻词中对喻体的选择与词的内部结构两方面探究英、汉文化在隐喻词上所体现出来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文化现象,要受到文化传统、文化体系以及语言结构的影响与制约,这决定了隐喻的民族差异与 文化差异,本文拟从英汉隐喻词中对喻体的选择与词的内部结构两方面来探究英、汉文化在隐喻词上所体现出来 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这些隐喻中,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对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的生成基础,进而证明了在隐喻这个大系统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隐喻翻译中,喻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可以用转化喻体形象、在目标语言中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隐喻变为明喻、对所翻译的喻体形象进行加注、略去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中西方读者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框架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任务就是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将框架理论应用于广告语隐喻的翻译中,从翻译的功能对等入手,提出广告隐喻翻译的三种方法: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略去喻体形象、进行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隐喻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换句话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的某些内容。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二语隐喻理解的过程受制于学习者的文化背蓄及认知心理。本研究对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过程中使用的认知手段及母语文化背景影响实施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者理解隐喻的主要方式包括依据喻体特征展开联想;以喻体的文化意象进行推理;利用视觉刺激信息等。母语文化则推进了理解过程中的语言迁移及文化经验图式的迁移,  相似文献   

16.
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激活,还需要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梳理隐喻理解中关于抑制机制的理论及相关实验,指出与字面语言理解一样,隐喻的成功理解也需要抑制机制的作用,喻体上义得到激活,喻体本义受到抑制,抑制机制起到把关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以往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隐喻的语用学研究框架,探析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本体和喻体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指出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为研究隐喻提供了很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转喻和隐喻这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背后有一种"诗性逻辑".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转喻和隐喻并非对语言的"特殊"使用,而是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引得性思维与类象性思维的产物.根据钱钟书先生的"隐喻两柄多边"说,喻体还具有多义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隐喻和话语认知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论证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合理性以及含隐喻话语的意义;另一方面进一步论述隐喻在语句中抽象性整合.着重讨论隐喻句的科学含义以及指出隐喻是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证明,隐喻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