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后,归隐上海的郑孝胥在其老幕主岑春煊的支持下,与张謇、汤寿潜、刘厚生等人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在随后1907 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中,郑孝胥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带领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设立国会研究会,向宪政编查馆上书,请求速开国会.通过收集19061908年间郑孝胥相关活动中的言论,了解清末预备立宪时期郑孝胥的宪政观.  相似文献   

2.
末代帝师陈宝琛是"同光体"著名诗人,一生交游广泛,交游对象集中在政坛和文坛,文坛主要交游对象有谢章铤、陈衍、郑孝胥、何振岱、林纾等人.文坛交游对其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谢章铤在诗词方面对其有所启蒙,陈衍诗论指导其诗作日渐成熟,与郑孝胥切磋诗艺促使其诗越发精密,具有了一定影响力,最终在光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郑孝胥作为清末政坛、诗坛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后半生却走到了历史的反面,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使对他的研究具备多方面的价值。本文着重考证他的诗学中的家学影响因素,这对于全面认识其人格与创作风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孝胥,字苏戡,号太夷,1860年5月2日生于苏州,祖上三代皆为举人,郑孝胥幼年随叔祖父郑世恭学习经史,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仕宦家庭环境及教育对郑孝胥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他奠定了封建伦理观念和复旧保皇思想的基础。郑孝胥聪颖好学,记忆力非常好,20岁时补博士弟子员,后又考中福建省正科乡试解元。1885年北上天津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充当幕僚,并被器重。1891年郑孝胥东渡日本,任中国驻日使馆书记宫,次年任神户、大阪总领事。回国后在清豪门重臣张之洞帐下训练自强军,后升为监司。1898年经张之洞推荐,郑孝胥被光绪帝…  相似文献   

5.
郑孝胥书法研究主要涉及书法艺术、历史地位和郑孝胥在上海期间的书法生活等三个方面。相关研究中存在着对史料挖掘不够深入和研究面较窄等问题,应在丰富史料的同时注重史料的相互结合并进一步加强郑孝胥的家学和交游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旧诗坛上一批著名诗人各有千秋,有人对他们恭维备至,有人对他们诋毁不遗余力,柳亚子先生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对他们的评价,识见超卓,堪称公允。清末民初旧诗坛大体上可分六派:(一)湖湘派:以王闿运为主,杨度、谭延闿羽翼之,其别派则有樊增祥和易顺鼎,(二)闽赣派:以陈宝琛、郑孝胥、陈三立为主,严复、林旭  相似文献   

7.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研究主要探讨郑孝胥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基本观点,即诗歌应该表现伟大的志向、才思妙合元垠和风格上的劲涩。  相似文献   

8.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研究主要探讨郑孝胥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基本观点,即诗歌应该表现伟大的志向、才思妙合无垠和风格上的劲涩。  相似文献   

9.
汤寿潜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立宪派,是绅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汤寿潜与张謇、郑孝胥等绅商名流参与其间,积极策动清延预备立宪,关注官制改革,参与发动、组织国会请愿运动,对清末立究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的延误,汤寿潜对清廷渐生离意。武昌起义后,汤寿潜从权应变,由立宪走向共和。  相似文献   

10.
预备立宪公会是清末影响最大的立宪派团体,人们对其在立宪请愿运动中的倡导和宣传作用比较熟悉,但对它发起拟订商法的活动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发起拟定商法是预备立宪公会所从事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在宣统元年(1909)的年例大会上,会长郑孝胥说明该会“现办之事业有四宗”,除出版有关立宪书籍、举办法政讲习所、发行《预备立宪公会报》  相似文献   

11.
金和是清末著名诗人,其太平天国时期的诗作影响很大.钱仲联先生评论道"所恨詈红羊,有负杜陵笔",认为其诗歌诋毁太平天国,因此不足称为"诗史".应从清末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普遍态度、金和诗歌的纪实性、金和诗歌的主要内容、人民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其诗歌.  相似文献   

12.
<庸言>是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从1912到1914年,<庸言>"诗文"栏发表宋诗派作品200多首,占总数的1/3.宋诗派重要的理论作品<石遗室诗话>也连载于该刊.<庸言>开创了近代宋诗运动的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年轻的宗宋诗人在<庸言>上频频出现,他们自觉以陈三立、郑孝胥、陈衍为核心,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宋诗运动的生命.<庸言>在宋诗派由分散状态向集团力量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宋诗派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蔡京、张瑞图和郑孝胥同属福建书法史上书艺精湛而人品颓丧的悲剧性人物,他们的书法成就不能因其人品卑劣而被忽视,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自沉颐和园之年,正是位居天津张园的逊清小朝廷政治斗争激烈之时,以溥仪深相赏识的王国维之死作为契机排斥异己,成为郑孝胥等人的政治谋略。罗振玉“逼债”王国维之说就是在郑孝胥的策划下,经史达、郭沫若、溥仪、周君适等人递相祖述并加诡异想象,而使这一谣言一时竟然成为“公论”。而王国维之女王东明则认为王国维之死与王潜明早逝有关,明确说明无关乎罗振玉之逼债。检王国维与罗振玉近三十年相知相交的经历,虽然在王国维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两人通信多有对古物、书画的买卖之事,但王国维主要提供信息以供罗振玉参酌,罗买与王买分得清清楚楚。罗振玉确实对王国维一家经济多有支持,但其主要方式是为王国维提供以劳务、职业或职务而获取报酬的机会。罗振玉视王国维为天挺之才,深感若令其旁皇生计乃是自己的耻辱,所以用各种方式缓解王家的经济困难,其主要目的是让王国维勿劳分心专力学术,以精深之学术延续中国学术之辉煌,罗振玉的胸襟与格局之高由此可见一斑。罗、王经济关系的底蕴在学术,这是现代学术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章。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与郑孝胥论诗时,提出"务以清切为主"的观点。这一诗学观点在晚清诗坛宗宋诗风笼罩下别开生面,不至于令晚清诗坛太过单调。本文围绕张之洞所提"清切"二字,从其源变、内涵、形成和地位影响方面来展开论述,来探讨张氏诗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三坊七巷历来就是众多鸿学硕儒的聚居之地,更是福州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中国光体闽派陈衍、郑孝胥、何振岱等代表人物或出生居住于此,或慕名搬迁至此,或讲学、交游于此,均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乃至相互浸染,进而化作共同推动福建发展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辛亥革命后,以沈曾植、郑孝胥、陈三立、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前清人物"为研究对象,关注其遗民"生存"与"心态",在民国初年上海的展开。前二小节"避居海上"与"独上高楼",将此时遗民于上海的生存从"面"上铺开。"遗民"以自家的"独上高楼",在摩登"洋场"辟出了一个另类的隐逸空间。第三节"由’山林’入’城市’",探讨隐逸地由"山林"到"现代都市"的改变对"遗民"之自我想象与表达的影响。借助于"十里洋场"中的"独上高楼",民初上海遗民这一特殊群体,在"现代中国"一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在现实与文本的双重领地,铺陈了一段独特的"都市遗民想象"。  相似文献   

18.
"讨厌"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论述了"讨厌"的成词过程、语义演变.明清时期,它由短语融合成复合词,演变途径为: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复合词."讨厌"最初表达"令人厌恶",清末发展出"厌恶"义、民国时期发展出"嗔怪"义.认知凸显和高频使用是其词汇化和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唐·女诗人薛涛为诗一生,但流传至今的不足百首;然而薛涛诗的版本有数十种之多,几乎每一个研究者在"梳理"薛涛诗时,都会形成一个新的版本。本文参考不同版本,依据现存薛涛诗初略地划分为"青年时期诗作、中年诗作、上节帅诗作与晚年诗作"等相对"集中"的四个部分(时期)。  相似文献   

20.
散原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原诗论郭廷礼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又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加之他曾参与过维新运动,几乎同时代的新旧两派诗人均对其评价甚高。陈衍、郑孝胥等旧派诗人固然赞不绝口,以为"五十年内,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①,"卓然大家"②;新派诗人梁启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