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大志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2-53
针对《老子》的两个英译本中核心词汇翻译问题,基于马王堆帛书《老子》和王弼注《老子》版本的变迁,重点分析了"道"、"自然"、"常"等词汇在《老子》相关语句中的最初本意,对相应语句的英译给出了新的建议,指出典籍翻译中,对字词追本溯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是可译的,因为它的基本人文价值观是举世可接受的。《道德经》是不可译的,因为任何翻译都不可能复原原来的《道德经》的全部真谛,更不可能完全阐明道的绝对真理,不要奢望搞出一个绝对标准的英译版本。我们需要相对标准的版本来维护我华夏文化的基本标识,我们更需要不同文化语境的解读来构建文化交流的道场。在坚持辨证唯物的科学世界观的核心意识形态的同时,要以宽厚的胸怀,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收集、整理、改编并出版精选的译稿,让兼容各种宗教、主义的译本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让全人类听到听懂中国人的声音,让东方先哲的和谐妙音传遍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的经典案例。笔者梳理了两百年时间里,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翻译传播的历史,重点介绍了老子著作思想在英语世界、法语世界、俄语世界、德语世界和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5.
6.
7.
8.
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并形成以无为、渐进、适度、均衡、非间断等为特色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并在积极扬弃的同时努力弘扬. 相似文献
9.
钱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7-30
《藻海无边》不仅重写了《简·爱》中疯女人的故事,还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对《简·爱》中文明康健、基督教使命和绅士风度等英国神话进行质疑,从而对构建英国民族身份的多重属性釜底抽薪,揭示英国神话的虚幻本质。 相似文献
10.
杨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道德经>是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部殊胜的宝典.它博大精深,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著名汉学家Arthur Waley的译著却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所欠缺,难以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陈全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9-23
"廉"侧重于正直,"洁"侧重于不贪,合称则是指人的正直而不贪的高尚德行。《道德经》提出了"廉而不刿"的命题,并指出以"无私"、"不争"、"不以兵强天下"、"以百姓心为心"、"以正治国"等重要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洁"主要是指不贪财色功名以洁身自好,要做到这一点,《道德经》指出应"功成身退"、"不贵难得之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知足知止"等。《道德经》"廉洁"思想是以其"道"论为核心的辩证的自然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张同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2):111-112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章家。其著作《道德经》虽简为语录 ,内含却博大精深。在构思和表述上 ,落笔在道德 ,用意于广远 ;文字简约 ,微言大义 ;善用比喻 ,达意精微 ;正反推论 ,逻辑性强 ;巧布节奏 ,音韵铿锵。老子极其重“言” ,强调贵真疾伪 ,正言若反 ,信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辛红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34-140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道德经》以与先秦诸子学说迥然不同的姿态,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态、思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道德经》言说方式的开放性与思想意涵的时代兼容性,彰显了道家核心思想概念的世界性意义,成为中国经典文化走出去、参与世界文化对话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4.
儒道元典中的身心和谐思想——以《道德经》和《论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厚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4-107
《道德经》与《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部元典,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身心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贵身重生的终极关怀、自知知人的通透智慧、和谐完整的人格特征、鄙薄功利的价值追求、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等宝贵思想,对于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王珺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1)
诗歌翻译要求译者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对诗中必要的地方进行变通处理,以确保古诗意蕴的准确传递。本文从分析阐述古诗《梅花》几个英译差异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几种变通方式,探讨改译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析《道德经》翻译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9):333-336
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吸引着无数西方学者不断地对它做出新的阐释 ,使之成为除《圣经》以外英译本最多的经典著作。原文本的开放性和译者的前理解使译文产生多样化具备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而译者主体性使多样化的翻译最终得以实现。置身文化翻译的大背景之中 ,阐释学为理解和分析多样化的译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剖析《道德经》翻译多样化产生的原因 ,以期在今后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中加入更多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谢慧群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本文通过结合对<小稚·采薇>原诗的解读,对该诗的三篇英语译文进行了赏析和比较.作者认为,译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秉着"信、达、雅"的标准,尽量体现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那么这首译诗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惠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0-342
话语中的主位结构可以影响到后来话语的结构以及读者的理解。《红楼梦》回目作为章回的标题也具有主位化的作用。本文从主位化的角度对《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差异产生的深屡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肖志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2):101-105
“道”的译介是《道德经》翻译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英译成“Tao”已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所接受,“Tao”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亚瑟·韦利在翻译这个概念时使用了两种译法.在厘清“道”的译介历史之后,辨析韦译“天道/天之道”的特色,可以发掘韦利在《道德经》英译史上所做的贡献,从而得见其翻译策略和文化用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