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遍语法在中介语表征中的地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语法对第一语言习得的作用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是否对二语习得同样适用,有不同的观点。就普遍语法在中介语中的作用有两种假设:变量-环境模型假设和完全适用假设。  相似文献   

2.
RobertBleyVroman的文章《什么是外语学习的逻辑问题?》,围绕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逻辑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著名的“根本不同假设”,认为普遍语法在成人的外语学习当中不起作用。该假设有利于探究儿童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不同,对于外语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不能解释为何成人当中也有一些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因而显得...  相似文献   

3.
特征重组假说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应用原则与参数框架实现既定理论目标的有效尝试,在学界引发了不少争议。该假说将二语习得设想为习得者通过对比分析母语与二语特征之间的对应之处,拆分(delink)母语特征并将其按二语要求重装(reassemble)于二语词项之上,必要时辅以普遍语法特征库的完全通达以补全母语中缺失的特征,完成后续句法习得。但是,不支持宏观语法参数与Borer-Chomsky微观词汇参数,以及特征识别时不区分可解读、不可解读特征等观点引起学界质疑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备受关注的几种外语 /二语习得教学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外语 /二语习得教学中,不存在“最好的或唯一的”教学法,哪一种方法也不能完全被否定,或完全被肯定,应放弃对一种适合一切场合的教学法的探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产生以来,以Krashen为首的诸多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语法教学作用甚微,语言应该通过自然地接触语料而习得,而不应该通过正式学习学得,他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然而,目前许多关于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各种形式的语法教学有助于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7.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UG讨论语言的核心内容,而二语习得的内容大多是边缘内容。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在习得条件、心理机制和习得对象与表征等方面具有认知差异,因此普遍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时具有不充分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第二外语的习得,许多学者们都已经进行过研究。母语在第二外语习得中的作用也是其中一个热点话题。母语思维模式在二语习得中确确实实是客观存在的。它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中既有负面影响又有正面影响。文章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这两方面的影响力,并指出了在二语习得课堂上的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以普遍语法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中介语表征问题的争论。本文在回顾普遍语法可及性四种假说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涉及普遍语法的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并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在中介语表征方面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回答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关系问题时,"相同性"假设认为两者是相同的.在大致归纳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输入的频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本文在分析N.Ellis(2002a;2002b)所倡导的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的基础上,简要回顾语言输入在几个习得理论中的作用,探讨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及语言输入频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强调通过借鉴N.Ellis的二语习得观,在英语学习中应重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回答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关系问题时,“相同性”假设认为两是相同的。在大致归纳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的语用发展》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习得过程的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二语语用习得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二语语用习得的因素,如语法能力、学习环境、教学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在二语语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是第二外语习得中一个重要问题。前人基于对比分析和普遍语法等理论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迁移产生的根源,即以母语为主的已有语言模因的影响,并从语言模因的观点阐释语言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组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特殊疑问句习得的测试,以普遍语法中邻接原则为理论依据,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以及在特殊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母语知识及第二语言输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语言习得理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析:怎样区分"外语"和"第二语言"以及"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两组概念;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异同;如何理解中介语理论中的错误分析问题;外语习得是一种重新建构过程还是一种重新创造过程等。同时,作者提出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期类型学视野的二语语法习得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类型学研究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范式、优势与特点及局限性。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对比研究在对问题、参项的选择上都极具深度和广度,对二语习得中形式与意义匹配的习得更为关注,甚至关注到语用层面的习得,对高等级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有更精确的描写,这些也是以往二语习得研究较少注意、正在引起重视的方面,研究结果对语言学研究和教学都有意义。目前,汉语二语习得与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见,类型学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领域的探索,值得对外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和翻译具有本质上的联系,两者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对二语文化的了解。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过程。翻译有助于促进二语习得,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二语相互作用的中介。通过翻译过程中双语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二语语言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外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第二语言学习的方式过于落后的现状,有许多二语习得学科的专家致力于将二语习得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践中,小组互动式学习模式是其中一种实践。通过分析小组互动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该模式在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来研究该学习实践开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这种学习模式对语言学习者的综合外语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作用,且能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效率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二语学习"、"外语学习"等概念在目前外语教学的研讨中出现频率很高,其中有不少人对"二语"与"外语"、"习得"与"学习"概念的认识有些模糊甚至相互混淆。本文根据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获得目的语的方式及获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对上述概念作出了相应的界定,以与外语教学及研究领域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