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王安石词风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词作不多且良莠参差,但其词作无论就涉及题材的丰富性及创伤风貌的独特性,特别是禅语词所占比重之多来说,在王氏以前并不多见。王安石填词是他词学观点的具体实践。王安石主张回复“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的创作道路,是东坡以诗为词的前奏。王安石的词学观点是建立于其诗化创作心理基础之上的,这是王安石词风诗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邓显鹤不仅是湖南近代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论诗反对区分唐宋,不喜门户宗派,但又独尚江西诗,推崇杜、韩、苏、黄,诗作恣肆纵横,自成一家,在道光朝执湖南诗坛牛耳.其声名远播于江浙、两广、云贵一带,在道咸时期的宗宋诗风形成的前期发挥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一是通过与主持东南风雅的曾燠的诗文往来将尚江西诗的主张向诗坛扩散;二是在与程恩泽的交往中通过诗文唱和影响程恩泽的诗学倾向,程恩泽再凭自身高位促使宗宋成为趋势并占据诗坛主流,完成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宋代周邦彦的清真词历来引人瞩目。但是,建国后关于周邦彦及其词的评价偏低。在一般论者心目中,一是视他为一个生活放浪、格调低下的风流词客,一个与北宋末统治者一道“醉生梦死”(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639页)的“御用的词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614页).二是认为他是一个词作内容单薄、只追求形式的“婉约派”、“格律派”大师。最近几年,学术界对清真词开始重新予以注意。但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文化分析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一次尝试 ,选取的是词这一文学形式 ,因为它特别适宜于表现幽微隐曲的意识深层的情感内容 ,仅仅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往往流于浮泛。本文通过家庭背景、时代烙印、地域文化和个人性格几方面的考察 ,试图还原词作者的文化生态环境 ,以求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阳羡词派宗主陈维崧———这个中国词史上“填词之富 ,古今无两”的词人通过作品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幽微情思 ,从而理清陈维崧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人,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贡献。他把词从表现男欢女爱的狭小格局里解放出来,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和格调,给原来只在歌楼酒馆中演唱的艳科词以新的生命。一句话苏拭打破了词的狭小范围,把词引向了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是苏词的伟大贡献,也是研究苏轼豪放词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7.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他所面临的是宋朝南渡、新政始建、靖康耻未雪的时代。朝廷中主战与主和派斗争激烈,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左右着南宋的命运。直到绍兴25年(1155年)陈亮13岁时秦桧才死。这种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对他抗金复国思想的建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松尾芭蕉"蕉风俳谐"的形成与发展,对日本独有的诗歌形式俳谐的核心理念"风雅之诚"、"不易流行"、"轻灵"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松尾芭蕉所创立的"蕉风俳谐"将俳谐提升至纯文学的高度,树立了日本诗歌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殿军和巨擘”。这里通过对元好问的词风以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元好问经历了金末社会大动荡,致使其性格中既有软弱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而这种双重性格特征促成其词风兼具清健爽朗和婉丽纤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殿军和巨擘".这里通过对元好问的词风以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元好问经历了金末社会大动荡,致使其性格中既有软弱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而这种双重性格特征促成其词风兼具清健爽朗和婉丽纤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订立后,查理曼帝国的西部疆域发展为法兰西王国。“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等级君主制的模范”。中世纪初期,法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得最为充分,封建割据的局面也最为严重。教俗封建主享有各种特权,割据一方,王权十分软弱。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王权在城市的支持下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13.
太平天国王爵的涵义与等级彼此关联。王爵作为一个政治现象,是天国政治变迁的曲折反映。根据宗教政治涵义,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王爵可概括为上帝家庭成员和非上帝家庭成员两类。后期王爵呈现着从有一定原则的封授到无原则滥封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兀鹫与风     
东非大草原上,一丝风也没有。一位鸟类学博士与他的一名学生,发现一只兀鹫在一棵孤零零的树上落下了脚。“现在应是兀鹫猎食的时间,为何它还在这偷懒歇息?难道它忘记了窝中嗷嗷待哺的幼鹫吗?”学生不解的问。  相似文献   

15.
兀鹫与风     
东非大草原上,没有一丝风。一位鸟类学博士与他的一名学生,发现一只兀鹫在一棵孤零零的树上落下了脚。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报道太多,不能一一列出,不知道算不算不规范),2004年6月底,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99位委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但是,主流媒体的宣传口径所谓"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意义重大",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不规范之处.既然只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宪章",还说是"中国第一部"呢?有的报道说"这项工作自2002年春天开始启动,有关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与大量高校师生座谈的基础上,汇聚多方意见,这部规范得以出台",而新华社的报道则说是"三年".2年多和3年究竟是不一样的,后来多采用3年的说法,大概是为了突出制定该规范的严谨和细致.可是读者不禁要问,对于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的那些规范,居然要花"二年多"和"三年",还动用"大量高校师生座谈",是不是有些夸张或者说有些浪费呢?  相似文献   

17.
罗马元老院与等级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通常被史学家以“等级斗争时期”称谓的罗马共和国最初两个多世纪,是共和国历史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不论贵族与平民如何起源,不论这两个社会等级最终形成于何时,有一点大概是无可争议的:贵族平民的斗争早在共和国创建伊始就发韧了。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相当激烈的国内斗争——严格地说是罗马自由民公社内部的等级斗争——对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持久的、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共和国的兴衰和罗马民族的存亡。有鉴于此,共和国的实际领导者——罗马元老院对这一斗争的态度和政策,便具有了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等级意识与《红楼梦》中的生命等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便已渐渐深入人心。人类在为自然界的生物划分等级的时候忘记了人类自身也存在着森严的等级,虽说关于"生命等级"的叙述在中国古代也时常若隐若现,然而在《红楼梦》中却才显得分外惹眼。曹雪芹通过"人秉有天地之气"的不同对生命的等级进行出了精彩而形象的描述,并将生命的等级按"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形式进行了排列。  相似文献   

19.
一夜风雨,果园里掉落了许许多多花瓣儿。花瓣儿挺生气,责怪风说:“风啊风,你自个儿居无定所,到处游逛,我可只想长在树枝上,哪儿也不愿去。你不该将我刮到地上来。”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等级     
我以为,从艺术与受众的关系着眼,是可以把艺术分为四个等级的。这艺术,包括以语言为材料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即文学。 第一等级的艺术是征服受众的。这种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艺术,是已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不可多得的艺术,是一个时代里拔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