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罗马帝国城市化过程中,奥古斯都在“分而治之,因地制宜”的总原则指导下,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从而促进了罗马帝国城市化的繁荣,实现了罗马帝国的平稳过渡,罗马帝国的安定局面一直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2.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期间,高卢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成为罗马行省城市化的"西部巨人",在罗马帝国城市化运动中发挥了带头作用[1]。从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关注、高卢地方贵族的配合、罗马化城市的建立等方面探讨罗马-高卢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帝国城市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是对希腊化时期以来古代世界城市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奥古斯都在位时期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政策有关。因此,它是历史继承性和客观条件成熟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为罗马帝国,而且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创造并且传播了文明。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宗教到帝国宗教——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 ,初始是犹太人的民族宗教 ,是被压迫者的宗教。但基督教在成长过程中信徒的民族成分、阶级成分、教义以及与罗马帝国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终一步步发展为罗马帝国各阶层人士都信奉的帝国宗教。  相似文献   

5.
公元四至六世纪是西欧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西欧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这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已在罗马帝国内萌芽。同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日耳曼人,大规模地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和帝国内风起云涌的奴隶、隶农起义相结合,给东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并一举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建立了一系列“蛮族”王国。  相似文献   

6.
为当前打击海盗提供借鉴和参考,就罗马帝国时期海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海盗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当时海盗已影响到罗马帝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罗马帝国采取组建帝国舰队、特设专职官吏等措施打击海盗;蛮族海盗的入侵加速了晚期罗马帝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罗马帝国时期农民的负担体现出其随意性、不公平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机构臃肿, 各种费用剧增, 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不仅对罗马帝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而且加剧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故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同西罗马帝国一样遭到奴隶、隶农起义以及外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因此而寿终正寝,而拜占廷帝国却续继存在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晚期罗马帝国的文化困境金利安罗马帝国的兴衰问题,始终是发人深省的。罗马帝国不仅开创了西方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所进行的诸多重大尝试及所面临的问题,在罗马人那里都似曾相识地经历过了。比如,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世界性大帝国、议会政治、法律...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政坛,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出现了真空。东罗马帝国、罗马教会、西欧世俗政权,为填补这一真空而展开了长期的角逐,从而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三元政治和欧洲政坛的基本框架,在数百年内左右了欧洲的政治局势。直至十四世纪以后,由于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的三元政治,逐步被多元政治所取代,欧洲封建大一统思想也被送入历史的坟墓。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概念是城市化理论的灵魂,城市化的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对于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权威定义。分别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制度城市化以及从综合性的角度对现有城市化的定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和评论,并对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现代化等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明确城市化的本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城市化是指近现代之前的城市化现象.相对于现代城市化,中国早期城市化有三个突出特点,即经济活动的非集聚性、社会活动的内聚性和城乡关系的非对称性.在江南地区,早期城市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发展进程围绕城市展开的一般城市化和围绕市镇展开的农村城市化;在发展形态上,表现为依次演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代的城乡互动型城市化和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考察中外城市化的演变史发现,城市化道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超过50%,但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土地财政主导下的“造城运动”和二元户籍制度下的“半城镇化”尤其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转型期的经验,对城镇化模式进行适时调整和转型。据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与特征,结合国内实际,从“服务导向”、“创新导向”、“就业导向”和“环境导向”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化质量”,以促进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就城市化而言,欧洲率先经历了这一过程,然而,我国学界对这一过程研究并不太多,对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无清晰的梳理。因此,结合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当今的城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对我国学界的研究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18.
传统城镇化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模式,造成城镇结构和功能失调,出现了半城镇化、运动式城镇化、土地和房地产城镇化、有城无市城镇化、千城一面城镇化、非市场非均衡城镇化、灰色城镇化、非智慧城镇化等多重陷阱。跨越上述陷阱就必须系统性升级城镇化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体系布局、民生保障机制、制度改革力度等,使之成为"发展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