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盛湘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
启发式德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同时,它也将教师的启发与提问看作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师生关系的二维统一中,实现整个德育的价值.启发式德育的原则在于让学生更多地理解社会和参与社会,其主要的方法是提问反诘推理法.启发式德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孔子启发式教育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首创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为主的教育方法,遵循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育原则,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规律,对我国及世界教育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建国以来形成的德育模式逐渐显示出了它的不足和局限 ,随着新世纪、新时期的到来 ,高校德育需要一种新的模式 ,而这种新模式要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可操作性、科学的管理体制、注重双向互动、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等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传惠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99-100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从德育方面来讲 ,其作用表现在 :音乐教育可促进理想人格的形成 ;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根本性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林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169-171
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在实践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德育为首原则赋予德育极高的“优位”,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行难和低效,又使它处于很不相称的“弱位”。其最终实质都与对“德育为首是什么”的认识直接关联,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6.
任兰香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3)
传统德育模式和现代社会激变是影响当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倡导参与式德育,即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学生亲历亲为和在其中的感悟生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这要求学生自愿自主的参与,更要求教师,家庭和全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7.
蔡晓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38-4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广泛,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德育思想脱胎于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复杂的德育工作环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和谐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雪琴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73-176,181
和谐德育是和谐教育的必然要求。从五个方面对和谐德育的内涵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高校德育现状,提出和谐德育下高校德育工作对策与措施:倡导"双主体"的新理念、要求德育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建构高校德育主导价值体系、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实践体验、强调德育方式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德育实效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5):40-43
德育实效是德育期望功能与现实功能的吻合程度,是德育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德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延时性与反复性、可测评性与测评的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对德育实效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整个评价客体进行全程评价.对于评价结果应当认真研究,不妄下断语. 相似文献
12.
罗保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也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急待研究落实的一项战略措施。本文通过探讨和揭示德育在古今中外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的规律性,分析和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加强德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此外,对于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谢廷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64-69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现代社会德育领域不断拓宽 ,德育功能全面扩展。重塑德育功能观为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113-116
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侯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68-71
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观念上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特征,同时又对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以及建立德育权威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德育视阈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70-73
在全球金融风暴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德育视阂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国外创业教育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应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教育制度体系,培养提高逆境商数,传授创业知识技能,促进创业教育实践,整体推进高校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15,37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就德育整体性和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断裂”与“脱节”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辨证统一的理论高度论述了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并提出和强调了做好中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衔接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林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06-508
医学德育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但受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病和不足:高等医学院校的校园德育文化资源建设亟需加强;医学伦理教育资源存在局限;对医学生主观能动资源不够重视;医学德育外在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等。可通过加强和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发挥医学院校隐性资源的优势作用、改善教育资源硬条件、挖掘医学生内在驱动资源优势、注重医学社会需求性资源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资源,提高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