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生产力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高级形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应从劳动者队伍的建设、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塑造三个途径出发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新动能,助力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罗爽  肖韵 《新疆社会科学》2024,(2):29-40+148
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理、替换测算方法、考虑政策外生冲击在内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的差异分布格局。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提出以打造数字集群为主线、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以前沿技术突破为重点,希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新质生产要素的组合,是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高质量、高效能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创新性、融合性、可持续性为基本目标。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加快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构成,主要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生产力、以低碳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绿色生产力、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催生,需要理念引领机制、动力机制、主体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当前及未来我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储备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相似文献   

5.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理论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构成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新型工业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相互融合的、具有“时代特质”和“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能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二者具有统一性和共通性。从总体上看,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科技创新、制度变革、产业转型、要素集聚、“多元融合”、瓶颈突破、设施承载等多种相互作用路径。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大国竞争格局,是针对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在驱动能力、支撑载体、发展方式、生产力要素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层面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关键任务、价值遵循、发展要求、实践原则上体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宏观治理,更好地发挥国家主体作用;增强内在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支撑载体,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强化持续保障,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蒋永穆  乔张媛 《东南学术》2024,(2):52-63+24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定义,明确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意涵,构建“一轴二力三高四维”的分析框架,系统剖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多角度深挖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其中,“一轴”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统领轴心;“二力”指新质生产力以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为目标;“三高”指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四维”指新质生产力以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延展。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崇尚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注重协调,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倡导绿色,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厚植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推进共享,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8.
武峥 《新疆社会科学》2024,(2):20-28+148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影响?从动力机制及其未来路径等方面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价值维度。在经济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产业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经济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层面,通过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进步;环境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分别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组织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技术创新为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创新优化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制度创新构建高效公正的治理体系,保障现代化进程顺畅进行。未来,需要构建双支柱举国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完善组织创新,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回顾党的80年历史经验,党正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动力的作用.而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只有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动力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实际,本文给出了三点结论:一是要深入研究生产力构成的要素以及相互作用的机制,二是要完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有效发挥的机制,三是要突出正确的经济发展观、人的能动作用和改革开放这三个重点.本文还分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背景,以当代的视野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定位及彼此的关系,强调了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深刻根源和最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各项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只有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其它改革才会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指导方针上有许多重大发展和突破,深刻理解其内涵,统一思想认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问题,许多人关注改革的性质,即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解放生产力要有利于共同富裕。为此,从理论上着重思考和弄清以下几个问题十分重要。一、初级阶段理论是全面正确理解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指导方针的思想武器。进入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力量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转型升级及其网络化速度加快,传统雇佣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为了使肩负历史使命的大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政府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高等教育生态圈;高校要汇聚力量,构建独居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要以创新精神跨界协作,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生涯内涵;大学生要紧跟市场需求,在快速试错中优化成长,持续增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力。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典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首先,生产关系新变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依据;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新发展格局的阶段性特征。新发展格局既拓展了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在于,政治经济学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同时,政治经济学理论不仅应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而且更应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2):13-25
党的十八大以后,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经济思想方面形成了独到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思想理论体系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因应中国经济发展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后经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产生。这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伟大创新,这些创新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目标的新表述,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判断,发展理念理论的新集成,发展动力理论的新探索,发展道路理论的新概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拓展,体制机制理论的新突破,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倡议。  相似文献   

15.
陈健  张旭 《中州学刊》2023,(6):34-41
新发展理念指导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从逻辑上贯穿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经济和产业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及各类规划,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线。新发展理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其本身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释对象。阐释新发展理念要从唯物史观出发,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过程中,从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武装政党、统一思想,到政党和国家统合各类上层建筑来组织行动,以此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从而将理论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这一普遍规律。新发展理念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典范,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谢宝剑  李庆雯 《东南学术》2024,(3):107-118+247
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新质生产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驱动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动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构,深度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关键产业链环节控制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足、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海洋数字信息共享不足、海洋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能力较低等。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建设,推动海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数字海洋高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17.
谭晓岚 《东岳论丛》2012,33(7):46-50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支配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正处在微妙的变化之中.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要求实现从外延式增长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增长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政策要实现的这个转变是否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核心问题,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核心问题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是什么?这是中国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急迫而至关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工业化: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存在着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技术和组织特征;但它没回答促使经济发展技术和组织特征变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许多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了“发展陷阱”.本文通过对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经验进行总结认为,经济发展存在动态阶段性,经济体系没有内在的冲破阶段阻碍的力量,政府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发展机制可以通过内在制度安排和协调缩短寻找转型的痛苦时期,避免经济陷入“发展陷阱”.对中国经济发展60年历史经验的分析,补充了现有经济理论关于政府作用的论述.政府主导工业化、主导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性的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最大贡献,因此本文认为构建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应以政府主导工业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义重大,为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核心李志荣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而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又是他的生产力理论的核心内容。明确这一点,对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加速实现我国的生产力现代化具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