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背景:2008年3月4日,一封由12位母亲联名签署的求助信寄到全国妇联权益部。这12位母亲分别来自北京、新疆、广东等12个不同的省区市。她们的孩子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却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联名信里,这些母亲哭诉着自己的苦恼与忧愁。一位母亲讲道:"看到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去上学了,而自己的孩子却一个人孤孤单单,我的心在滴血……"尝试与这些母亲联系交流并不容易.她们躲躲闪闪不肯露面,也许是被"歧视"的经历伤得太重,她们变得小心翼翼。在与她们有着联系的北京益仁平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位"乙肝妈妈"终于接受了采访。于是,我们走进"乙肝妈妈"的世界,体会她们的百般惆怅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9,(23):28-28
在大学体育系上学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搞秋收。 儿子身高体壮,但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干,她宁愿自己多干。儿子心疼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的母亲,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  相似文献   

3.
学生迟到的故事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一位农村朋友说,现在最怕的就是在"建设新农村"的口号下强迫村民统一盖小洋楼,那样把孩子上学、老婆看病的钱都搭进去也不够.  相似文献   

5.
他对爱撒娇的女孩特别有感觉,立业后娶了"娇"妻成家。孩子出世,双方的妈妈陆续来帮忙。岳母的吃苦耐劳和他母亲的娇养形成了对比,他母亲不愿太辛苦,并常常需要他哄着。  相似文献   

6.
问: 今年19 岁的小郑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5年前其父母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协议中约定,小郑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支付生活费1000 元,至孩子能够独立生活为止.但自2020 年10 月开始,父亲郑某没有按照协议约定给他支付生活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小郑一筹莫展,后在母亲的帮助下才得以继续接受教育.请问,小郑能否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他支付抚养费至小郑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7.
在深圳,有一大批被抛弃的"母亲级二奶",当初不小心怀上孩子后,为了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不顾"老公"的强烈反对,执拗地生下孩子.她们中有部分人甚至还坚信,有了孩子也就能拴住"老公"了,就算日后万一被抛弃了,自己也好拿孩子作为筹码与对方谈判.然而,当她们真的被抛弃后,这才体会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巨大辛酸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李志刚 《职业》2008,(16):76-77
大一学生自编教材办讲座 1984年,田林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附近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束,田林从小胆小内向,上三年级了,还不敢在课堂发言.意识到孩子的问题,父母亲抓住机会,"放任"、锻炼孩子.逐渐地田林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习、娱乐安排得井井有条,于2000年7月考取了武汉市的重点高中--武汉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校收费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校收费和学生生活费用的不断增长,使上大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出现一个现象,家庭富裕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欢天喜地,而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则悲喜交加,悲在于无钱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喜在于,可以通过上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大概是我人生中最为忙乱的一段时间.因工作上出现了一点变动,我要重新调整状态,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节奏.工作还没有捋顺,母亲又因病住进了医院,虽然请了护工,但仍需要每天去医院照看,陪母亲说说话.妻子本想替我去照顾母亲,但岳父的身体又出现了问题,妻子天天两头跑,忙得脚不着地,我真担心瘦弱的她吃不消.于是,我又揽下了接送孩子上学、辅导作业、上兴趣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专家认为,孩于被欺负是学校中最让人难以接受而又不被重视的问题。而且,孩子们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报告他们被人欺负的情况。其实,家长完全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如弄脏的衣服、丢失的东西、需要额外文具或午餐费、东西经常被抢走以及逃避上学等等。被人欺负造成的心理影响十分严重。受欺的孩子常常情绪低落,甚至觉得自己无能。因此,家长和孩子需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情绪不为他人所左右低年级孩子常常受到大孩子的围攻、取笑,以至于惶惶不安。家长应告诉孩子碰到此类事件时应保持平静,使恶作剧制造者感到无趣。维护权…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母亲要去外面打工,孩子的父亲去送她,孩子也跟着.孩子牵着母亲的手,问着说:"妈妈,打工的地方很远吗?"  相似文献   

13.
两人的手颤颤抖抖地牵到了一起 边为曾有个幸福的童年,这个幸福到了她8岁时却戛然而止-年仅34岁的母亲因患舌癌,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母亲拉着边为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了最后一滴泪珠滚出来,但眼睛还睁得大大的.边为俯下身,附在母亲耳边说:"妈,您放心走吧,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个案工作中,当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时,须切记"助人自助"理念,激发案主自己内在改变的动机,这是有效治疗的关键.那么,如何针对案主自身的因素来激发其改变的动机呢?这就需要做好个案的评估与分析,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后面的个案介入策略.个案评估需要多面向评估,一般在1~2次面谈中完成,其中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成多面向的评估.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逐渐修订完善.多面向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问题评估与确认、个案自身的评估、家庭系统的评估以及生态系统的评估. 问题的评估与确认.此阶段需收集的信息有:问题的时间、地点、人和物;问题的严重性(频率、危险);案主针对问题曾经尝试的方法;问题的优势与劣势;外界资源的需要以及生活发展的历程.以小强偷钱、迷恋网吧和拒绝上学为例:小强的问题从近日开始,已经连续三天缺课,伴随该问题发生并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小强因为成绩不好、身材肥胖而被同学取笑.小强的母亲曾针对这个问题尝试责骂和打孩子,但都没有效果.该问题的优势是产生时间不长,频率不是很高,弱势是如果问题延续下去的话,小强有自杀的危险(扬言要自杀),而小强的母亲也有暴力对待孩子而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孩子正处在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心悦 《伴侣(A版)》2015,(7):8-10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16年漫长陪读路,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陶艳波看来不算什么,她说:"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相似文献   

16.
16岁的小菜贩 "妈,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礼物也没买,对不起……"风尘仆仆从武汉赶回的他对母亲说.接着,他下厨给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妈,趁热吃."母亲一面说"好吃",一面深情地望着他. 他叫高汉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的一个贫困农家孩子,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因家穷辍学,却梦想当诗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亲从门后拿出一杆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尘,说:"明娃,村里有好几个在武汉贩菜发了财,你也去干这个吧."  相似文献   

17.
董佳 《中国扶贫》2017,(4):73-74
前不久,家住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时店村的低保户黄素芬成功"脱保".此前,这个经历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悲剧的农村妇女与儿媳妇、还未上学的小孙子一直是低保"专业户".2016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儿媳妇在附近工厂就了业,她也到工厂食堂帮忙,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近万元.她逢人就说,"多亏了政府的扶贫好政策,俺再也不用吃救济了."  相似文献   

18.
母爱的深度     
我们守在她的床前久久不愿起身,似乎只要母亲还在面前,我们就是被母爱笼罩的孩子,就永远心有所依。大哥突然脑溢血去世,我和大嫂、姐姐料理完后事,一直不知该如何跟68岁的母亲说这件事。中年丧夫的母亲,还承受得起老年丧子之痛吗?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向她隐瞒实情。那晚,大嫂找上门来,向母亲哭  相似文献   

19.
张江 《中国扶贫》2017,(1):57-61
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远离亲人、克服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他们有的在帮扶点上一"蹲"就是几个月,甚至亲人住院、孩子上学都无法顾及;有的不顾年长体弱,为了嘎查(村)和贫困群众的事,多次到旗里、盟里甚至自治区寻求帮助,争取支持;有的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资助困难群众看病、学生上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和机会,大量孩子被留在农村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照顾上学。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产生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沅陵县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方进行调查,试图了解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借以引起社会各方对这些儿童各种特殊需求的关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