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国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民国湖南学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文史、哲学、法学、教育诸领域的大家。晚清以来史学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得到延续,史学成为民国湖南学术的奇葩,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史学的影响巨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得以运用,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和文学研究成就;传统学术方法继续在学术研究中传承,在文字学、文献学研究中收获硕果;西方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和流派也在伦理学、法学、逻辑学研究中打上烙印;由此呈现了民国湖南学术的发展轨迹,并凸显其湖湘学术独特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学术研究。我以为,以下六大问题尤为重要。当代中国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建国以前的中国学术与建国以后的学术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有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的基本形态。搞学术研究的人,应当首先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学术成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判断学术成…  相似文献   

3.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8月在北京举行,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由亚太地区国家举办。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4.
郑艳 《东岳论丛》2023,(4):44-53
从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国诗学理论与西方诗学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也有着可以对话并且兼容的成分。在明细化的现代学科建设与平等学术对话的社会背景之下,中西诗学互鉴为重新认识和研究某种文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以这一视域为起点,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民俗志的本土化与多元化特征,进而探索民俗诗概念的生成,是中西诗学互鉴的实验性探索之一,也成为建构民俗志诗学理论的重要切入口,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添新的理论注脚。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不同于哲学。但是,逻辑学与哲学的关系却十分密切。逻辑学与哲学的发展历史是:逻辑与哲学混合,逻辑与哲学分离,逻辑与哲学相互结合。研究逻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互取所长,相互促进。 一、逻辑与哲学混合 逻辑在古代是同哲学混合在一块的。我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德谟克拉特和赫拉克利特这些古希腊哲学家在哲学上的贡献和在逻辑思维上的成果,就可以看出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今易学在经典还原、哲学阐发、易学史和科学易四个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以往的易学研究。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易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缺乏宏观的远大视野,缺乏突破现状的新方法,缺乏贴近现实的关切和缺乏实质性的学术互动,有待于当今易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因此,在未来易学研究中,充实与总结当下已有的易学研究成果,开拓新的易学领域,从易学原典出发,着眼于当下现实,以全球化视野通过中西哲学文化互鉴,建立新的易学体系,使易学真正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对话,是今后易学研究新的动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敦煌哲学是以敦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文章认为,敦煌文化和敦煌学研究的内在逻辑,敦煌哲学学术研究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了敦煌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敦煌哲学的学科体系建构要围绕什么是敦煌哲学,怎样发展敦煌哲学展开,并提出建立中国敦煌哲学、敦煌外国哲学、敦煌逻辑学、敦煌伦理学、敦煌美学、敦煌宗教学和敦煌科技哲学等分支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思想生产或创造与哲学的历史发生犹一体之两面,不可分割。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哲学思想的生产与学术研究的两歧。思想理论界流行的各种理论学说,多属从外面直接拿来,而未能上接民族文化之慧命;传统的思想学术文化则仅被理解为过去时态意义上的知识和资料,不能参与当代思想的创造进程。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思想的创造与经史的研究并非分为两撅。经由经典及其意义的重建以实现思想的转变,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生产和立言的基本方式。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当代思想和哲学理论。以学者个体自身学术宗旨的差异多元性构成为出发点,接续中国传统重建经典及其意义系统的思想生产和立言方式,使经典和哲学思想史的学术研究真正参与当下思想创造的进程,在此基础上真实展开与其它文明传统的思想对话,那属于自己的当代中国的哲学系统和思想世界才能逐步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哲学倪愫襄一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对伦理学进行了定位分析,认为形式的哲学如逻辑学,与认识的对象无关,是研究一般思维形式及普遍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与中国大发展的时代,也必然是发展哲学嬗变创新的时代.走向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建构必须面向中国本土经验,以"一体两翼"的路径布展创新格局,既需要对接当年马克思关于发展与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思想传统,返本开新地"接着讲";也需要在与全球发展理论积极的对话中实现发展哲学的本土化转换;更需要在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解答中,对"中国经验"与"北京共识"的哲学反思中,对中国本土发展文化的提升中凝聚为特色鲜明、风格独创的中国发展哲学.守护中国立场,倡导中国学术,基于原创精神,笔者为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新全球化时代"、"中国新现代性"、"中国三个现代化阶段模式"、"现代化原点结构"、"环境支持"等系列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哲学史上首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詹姆士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美国走向强大过程中努力显现文化自信、追求哲学思想本土化和独立性的美国哲学家。在当代学术语境中进一步研究詹姆士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应重视对詹姆士哲学经典和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搜集、编辑、翻译和研究,注重考察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念和思想的发展线索、学术走向,重思詹姆士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尝试进行詹姆士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话哲学与哲学对话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英健 《学术研究》2006,40(1):21-32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有学者主张从不同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强调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意义。然而,这却需要进一步说明不同研究范式何以能进行对话这一前提性问题。这是因为,不同范式之所以能够进行比较,是因为它们同属于一种对话哲学。要使哲学对话富有成效,就必须将不同哲学研究范式之间的比较转换为对话哲学视域下的不同对话范式之间的比较。这意味着,作为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其对话的意义应该在更为广阔的方面展开。这样,哲学与时代之间的问题式对话、解释者与文本的解释学对话、不同哲学之间的宽容性对话,就构成本文论及的哲学对话的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14.
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原学概念的提出与学术体系的建构,体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担当,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和学术自觉。根植中原历史文化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中原学在理论研究、学术队伍、指导实践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原学的“四梁八柱”诸如黄河学等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全球文明对话方面颇有建树。着力提升中原学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应从中原学学科基础、政策支持、方式方法等多个路径入手,通过构建扎根中国、上下发力、融通中外、立体综合的新时代中原学学术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巨大的文化力量和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刘鹏 《江海学刊》2014,(3):63-67
逻辑学研究自身正面临着重大而复杂的变化,当代逻辑学研究正在经历第三次转向——逻辑学的信息转向,信息已经成为逻辑学研究的时代主题,也是逻辑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逻辑学的信息转向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动态特征,二是实践特征,三是修正特征。当代逻辑学的信息转向并非空穴来风,它的产生有着深刻和复杂的时代动因,是哲学发展和逻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逻辑学的信息转向意味着更好的包容性,更高的归纳性,这一转向为未来逻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东西方学术文化的碰撞、对话与互鉴中,中国学者带着汉语异质文化的他者眼光,把"hermeneu-tics"这个术语引介到现代汉语学术界⑨,中国学者开始把"怎样对文本诉诸理解"置于西方诠释学的语境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全新同志的《逻辑哲学引论》(简称《引论》),是国内出版最早的逻辑哲学专著。这本专著面对当代逻辑学研究中的一系列前沿课题,通过史的考察,论的解析,建立了一个“金字塔同构模型”。这对于从哲学上回答逻辑学的难题,对于立足逻辑学当代的成果发展新的哲学体系,可能会起到积极的或重要的作用。《引论》中许多论证无论在哲学界还是在逻辑学界都是崭新的和具有创建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