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今数字时代兴起了国学热,但这股国学热潮面临着大众化与保真的两难困境。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传播优势,各方齐心协力,在广泛传播的前提下求真、求实,这才是国学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它既给艺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依托数字技术、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实现艺术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国学为体,武侠文学为用,可展现国学与武侠文学的相通性。民国武侠小说家以其国学基础深厚,在将眼光投向外域时显得更有底气,显现出国学经世致用功能。国学与武侠文学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雅俗分野,既与文学史上的诗文分体有关,也与时代和受众群体有关,利于互补互动。民国武侠文学众多母题套路的梳理探究,有助于部分地超越国学、传统文化的思想史宏大叙事视角的局限。国学与武侠文学对比,更易发现彼此的局限性、不足之点。从认识价值的不同获得方式看,武侠文学专题研究可以给国学以具体化的补充;从经典的载体及其媒介特点看,重国学原典"章句"而不重视武侠文学原典。了解民国"文化变迁"时代的武侠文学,是了解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的一个难得的窗口,也可顺便增强相关的国学素养,或曰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李洁 《社会科学家》2012,(5):152-154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为我们带来了数字出版,使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也随之发生变革。因此,数字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也有着新的认识。编辑角色的转变、编辑意识的建构是编辑适应时代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给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较文学的研究必然会随着时代的特征而有所变化.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自有其合理性,但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看待并解决问题将为21世纪比较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迟成勇 《学术探索》2010,(2):111-115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升大庆精神传播效度是传承弘扬大庆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价值诉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传播媒体的变革、数字传播人才的缺位,给大庆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新困境。对此,应结合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与需求,不断提升大庆精神传播效度,使大庆精神更好地融入时代、契合精神需要,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样态发生了变化,伴随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法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平衡发生改变,也为在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实施与公民表达与信息获得权益的平衡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立法角度来创造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平衡点是知识产权保护法调整的重要目的.一方面要认清这种失衡状态的基本状况,客观看待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基于司法实践角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调整路径,确保通过精准有效的法理路径来规范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精神支柱.在当今时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针对当前国学的生存现状,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民族与世界相融合,坚持研究提高与传播普及并重.  相似文献   

10.
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学术文化,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又涵盖自然科学。“国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批判继承优良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人文精神,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我认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汲取国学中的精粹思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桃坊 《天府新论》2008,(6):138-143
胡适从新文化的倡导者投入国学运动,志于谋求中国学术的解放.他以再造中华文明为目的,将国学纳入建设新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国学是研究中国过去一切文化的学问,提出整理国故,赋予国学以新的内容,改变了以治经为主,以小学为途径,以读经为普及活动的国粹学局面,从而推动了国学向现代学术方向的发展.胡适在20世纪40年代后不再谈国学,而谈文史研究.他认为这是关于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学术中存在的若干疑难的狭小的问题,采用传统考据方法的细密的考证.新中国建立后,文史研究代替了国学、古籍整理代替了整理国故.评价胡适对国学运动的贡献及其文史考证的成就,有助于我们对国学性质的认识,亦有助于对当前国学热潮的再度兴起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学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桂 《学术研究》2008,2(3):21-32
百年来的国学论争,和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近现代意义的国学,是本国文化、民族文化的代称;近20年人们所热谈的国学,是传统文化的别称,包括古代和近现代,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国学论争的实质,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学是中性概念,但国学研究和实践有价值取向.清末民初关于国学概念的争鸣.东西文化论战背后的国学价值理念的交锋,现代化问题论争中的国学观,中国文化出路论争中的国学现,近20年文化热和国学热中的国学理念,都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百年来的国学发展.其明显的思想轨迹和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与国学的双向互动.国学反映着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推动着国学,引领着国学.近年的国学热潮,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回应,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强的表现.不能把国学当成包医百病的灵药,更要反对用国学等同、取代当代新型文化建设的企图和做法.国学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之下进行,并且在时代精神的烛照下焕发新的生命.简单否定、排斥国学,固然不妥;而盲目推崇、迷信国学,也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文件与档案管理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在数字时代下,电子文件归档工作遇到很多挑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就电子文件归档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40年代,“整理国故运动”曾经在民国学术界风行一时,并且为中国传统学术带来了一场具有“范式”意义的革命。其中,学科体制的重建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具体说来,“整理国故运动”关于国学研究的学科重建包含了国学研究的分科化和史学的独立化两个趋向。它们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国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而且还由此确立了国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形成,为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开辟了无数法门。  相似文献   

16.
数字鸿沟——贫富分化及其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社会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事实上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字鸿沟问题.本文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基本涵义,存在状况、数字鸿沟引发的贫富分化,以及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科技革命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及人类自身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认识,即天(自然界)人相背的理论假设在今天必须予以突破,因为它有可能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时代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必须通过对经济理论和各层面对策的研究,在各层面上重构能减少消耗非再生资源、节约使用再生资源、寻找新的替代资源的有效途径。而这,首先就有赖于确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学体系,从而为上述问题较好的解决,提供一个理论与对策分析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5,(4)
"国学"这个语词经历了从中国到日本、再从日本返回中国的一个跨语际移植,以及从古至今的语义断裂及其流变性转换的历程,国学概念史可谓交织于历时性与共时性、语言史与事件史之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晚清之前其义一直是指国家的教育机构及其制度。日本人使用"国学"词始于江户时代,指日本固有之传统学问。近代"国学"概念主要可分为三种用法:遭遇西方文化冲击之前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体系;以国学为传统文化的简称;近代以来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体系。新时期国学存在于全球化语境之中,在全球多元文化中进行重新定位,呈现出开放性、期待性与未来性特征,它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数术方技等;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1].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变化与发展,马克思生产理论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在消费社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质疑;晚期资本主义的重要变化为马克思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给生产理论带来新的反思;马克思生产理论也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中拓展着理论空间.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澄清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反思其研究方法,加强理论对话和现实对话,就成为当前马克思生产理论研究的一系列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