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构建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进行统一测定,并以此对其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都市圈城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靳璐 《浙江统计》2011,(10):41-41,49
南京都市圈8城市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工业生产实现腾飞、投资消费持续扩张、对外开放明显深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信贷稳步提高、居民收支显著提升等成就,并通过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提升了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了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现状和特点人手,结合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历年数据、贸易结合度指数、出口依存度指数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促进双边贸易的扩大发展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蒋明祥 《浙江统计》2003,(8):14-16,38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江海交汇之处,区位优势明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镇)连绵带,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及其都市圈、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深入研究长三角,多角度地分析各城市在长三角的数据表现、位次,对于知己知彼,寻找差距,找准定位,增强信心,明确目标,保持与长三角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2003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是苏皖两省省委、省政府及各成员城市顺应发展趋势的战略抉择。南京都市圈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收集理E2013年前三季度和2012年都市圈8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由核心城市及其所影响的周边城市组成的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单元.通过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引力与场强范围以及圈层划分的计算,确定金融地理学中的“核心-边缘”模型的空间范围,从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加以认知与研究,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深化了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引入了引力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将都市圈的最大空间考察半径由300千米扩展至600千米,在较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考察了广州金融都市圈所覆盖的金融空间范围并作出界定.结果显示,广州都市圈的大致范围包括25个大小不等的地级市,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金融都市圈进行圈层划分、时间效应分析与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三大城市群及各城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数,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模型分析了绿色竞争力指数的空间演变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及其内部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2)三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京津冀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减弱,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增强,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3)制约三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排行榜萃     
《浙江统计》2011,(8):62-62
发榜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发榜理由:长三角城市发展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导。指标体系由一个综合指标和五个分类指标构成。一个综合指标是长三角发展转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力与"城市"的不同地域空间及其文明进程有关。文章文从"泛长三角"区域视角,以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四个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参照,用区位商法对2001~2010这十年间黄山的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概念。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要素有很多方面,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能力、创造财富能力、城市功能优势以及社会人文优势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整合为一个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经济与上海新一轮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会议期间,明确指示要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与此同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被认为是继纽约、多伦多和芝加哥、东京、巴黎和阿姆斯特丹、伦敦和曼切斯特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的30亿美元直接投资,加上拉动5倍以上相关投资的“乘数效应”,能否成为构筑长三角快速成长的“加速器”呢?  相似文献   

14.
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旭初 《统计研究》2002,19(8):11-13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引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试图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统计指标体系,为进行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丽萍 《四川省情》2023,(12):41-42
<正>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深入发展,是激发区域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要在“齐步走”的基础上实现“同步跑”,不断激发城市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区域间的融合力,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武汉市作为中部特大副省级城市,如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围绕影响武汉市城市竞争力几项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武汉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作一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城市2009—2018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其次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特点运用障碍度模型初步分析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未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桎梏,呈现“单核辐射,多极驱动”的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可划分为“核心”和“外围”两类城市。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不同,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科教投入、创新能力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瞭望     
2012年《中国产业蓝皮书》发布苏浙沪居前五强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12日发布2012年《中国产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用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衡量,位于前五强的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位居产业国际竞争力前10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城市,其中长三角城市占五强中的三席,分别为苏州、宁波和杭州;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处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杭州,继续呈现经济较快增长、效益稳步提升、运行质量趋优、民生有效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的突破,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调整.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巨大能级、呈放射状延伸的世界级经济圈,基本由一个主轴心(上海为核心)和两大经济带(环杭州湾经济带、沿江经济带)构成.嘉兴既是上海主轴心和杭州湾经济带对接互动的关键接点,又是长三角三大经济圈(上海都市圈、杭州湾经济圈和环太湖经济圈)的交汇点,可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圈的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