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信息公开及其制度化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环境信息公开问题.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国内国际情况.我国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动因、障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实现公民环境参与权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以立法的方式促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多数国家在信息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环境治理重要的预防性手段。一方面,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效缓解执法权限分散、无效管理、企业与政府共谋等监管失灵难题。另一方面,督促企业践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由法律规范、伦理规范、自我约束机制等多层次制度构成的社会责任。从现有规范体系来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存在制度漏洞:在公开主体上,公开主体有限,强制公开主体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在公开事项上,规范内容不统一,商业秘密认定困难;在效果确保上,手段过于单一,偏向管理性和惩戒性。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环境公开制度的完善应立足于企业运营成本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适度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通过构建奖惩并举的责任机制,调动企业主动公开的积极性。完善和引入有奖举报、信息监察员等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机制,形成环境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进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我国环境信息的公开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面。这种政府主导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完善。未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应以公众参与为本位,除了健全和落实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之外,还要注意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府科学决策,防止权力腐败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针对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传统思想观念、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和信息公开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新的行政环境中达到政府信息公开化的目标,必须实现正确的行政理念,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三者之间的有机耦合,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众参与权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公众具有充分的知情权。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做了规定 ,但却对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未做相应的规定 ,这将大大制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 ,也制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真正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从而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制度上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世界各国甚至国际组织继行政管制手段与市场经济手段之后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环境管理手段。以立法方式促进和保障环境信息公开更是多数国家的必然选择。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办法》实施三年多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9.
环境执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症结。世界各国环境执法模式大体经历"命令—控制"模式、市场激励模式与信息规制模式三个阶段,我国环境执法模式主要采用第一种模式,而西方国家多综合选择第二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基于目前环境污染严重、执法资源有限、执法效率较低等现状,未来我国环境执法在继续强化传统执法模式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展市场激励模式与信息规制模式,尤其对于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需要在法律依据、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中介组织参与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的知情权保障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群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中国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实现,并已经将这一在信息时代迅速生长的基本人权写入了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之中。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具有中央和地方立法平行、建章立制与维权实践共举的特点。实证资料表明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情况好于2008年,但还存在着法律落后于制度发展、规则体系和执行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以及救济机制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考虑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等法律来确认知情权,抓紧完善信息公开的实施机制和以行政复议与诉讼制度为核心的救济机制,扩展公众参与的范围,提升其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云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54-61
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立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15个省、直辖市或较大的市制定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但这些地方立法在立法模式、立法依据和立法目的、公开范围、公开方式、监督救济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将对正在制定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的地方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行政信息公开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信息公开是行政行为及其信息向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开的法律制度。行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已经零散地体现在我国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一些地方也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行政信息公开立法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统一完整的《行政信息公开法》,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确定行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加强对行政信息公开的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14.
栗燕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6):38-43
现代社会中政府机关掌握的海量信息作为大数据,是宝贵的财富资源,对公众、企业和政府都有巨大的价值.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并不能适应大数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将修改完善其法律制度提上议事日程,树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法律宗旨,并贯穿法律制度规范始终.还应通过理顺体制,完善主动公开机制,促进政府数据开放,进而打造开放政府,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价值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公民权利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理论、行政知情权理论和表达权理论;而政府管理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法制基础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经济基础是我国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基础是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政治参与热情的高涨。 相似文献
17.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需要实现环境善治,加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相关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断拓展信息公开研究领域 推动信息公开法制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信息自由与信息公开正在世界范围内强劲而又稳步地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要求,有关的制度建设呈现出从国内制度向着国际秩序、从一般国家法律制度向着专项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当代西方研究.信息自由与信息公开栏目发表的两篇论文反映了这一发展变化。同时这一栏目一如既往,在评介研究当代西方与相关国际信息公开问题的同时,保持了对中国面临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思考,拓展了信息公开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信息公开的研究内容,可裨益于我国信息公开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知情权和信息公开体现主权在民和国家资源共享的民主、共和原则 ,体现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政原则。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前提 ,信息公开是国家权力主体对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是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实现信息公开和阳光下的政府 ,有赖于我国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法治国家的建立 ;有赖于党政干部对人民负责的观念的树立与增强 ,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经三年多,但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公开力度不足、公民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逐步拓展信息公开内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公民有序参与,是当前我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