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化演变中劳动力迁移机制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熵权法得出区域发展差异、区域饱和程度和区域工作环境三大影响因素十五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分,并通过计算因素评价值,进行空间分析,对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历程中劳动力迁移的限制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和扩宽发展渠道这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政策引导下的企业跨区域迁移行为,分析承接地政府和迁移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ESS).模型结果表明,迁移后获得持续增加的盈利空间、企业迁移成本、承接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迁出地和承接地环境规制力度的差别是影响企业迁移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情境模式下,影响不同类型企业跨区域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在演化博弈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促进沿海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序迁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迁移行为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6.
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对湖南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私营/民营的中小型企业以及三资和外企办事处等三类企业进行调研,详细分析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内部、区位及其他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来说灵活性更强,迁移意愿明显,三资企业迁移性最强;不同类型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内部、区位及其他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性。调研结论对于企业如何制定迁移决策以及区域政府如何改善区位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技术革命正不断渗透我国劳动力市场,微观劳动力个体面临地区智能化技术冲击时的迁出决策是关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现实性问题。利用网络爬虫方法获取的城市层面人工智能专利数据,结合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迁出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显著提高劳动力迁出决策的概率。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通过减少就业机会和降低工资收入水平两种传导路径引发劳动力迁出决策。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偏向引致中低技能、从事常规性职业、过往迁移时间较短、农业户口和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迁出。因此,政府应着力加强劳动力权益保护和再就业,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培训,减少技术性失业诱发的劳动力外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项式Logit和KHB检验方法,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考察产业变迁,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力区域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和变化,产业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中介影响,高技能劳动力有更多选择和更高标准。进一步从工资收入、发展空间、生活质量3个维度分析传导机制,发现随着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对其区域选择的作用愈渐增大,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大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由此可见,基于产业细分和技能差异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劳动力区域迁移转变更加具体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表明,目前实践中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机制、并购成长机制以及网络化成长机制这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机制.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迁移性不断增强.企业迁移现象的出现是民营企业的逐利本性和自身灵活机制的体现.企业迁移作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接受和实施."根植性"为迁移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理论支撑.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成长机制,有区域生产网络根植性(地域性嵌入)成长、区域创新网络根植性(关系性嵌入)成长和社会网络根植性(社会性嵌入)成长.  相似文献   

10.
[摘要]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兰西格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可以打造为继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地区的第四增长极。兰西格经济区产业布局面临着以点状布局为主、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强、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空间分离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城镇体系不健全和区域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遵循产业布局原则,着力搞好农业、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布局,并通过构建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出台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和引进以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途径,实现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源、问题和机会都是由整个产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产生和调节的。通过对国内实木地板产业营销环境的分析,发现今后实木地板产业将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1)原料与企业数量将减少;(2)产品质量和结构升级;(3)实木地板多元化发展;(4)实木地板走向标准化。企业应该做好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STP战略研究和具体的产品组合和换代升级高中端产品策略、有限资源的高价格策略、短而宽渠道策略、让利消费者紧贴装修市场的促销策略以及营造"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绿色木地板营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平衡记分卡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能给企业带来成本的节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具体从企业的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损失、环境风险、环境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及企业环境效益入手,评估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以探索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其预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和市场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标志。然而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集团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使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当前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油田企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企业的风险管理,其归宿是法律风险管理。这种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对企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当正视和重视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为自身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我国油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国际化程度不高,要构建现代化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必须使这一体系具备风险识别的系统化、风险分析的定量化、风险控制的全面化和体系运行的持续化。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生存的基石、成长的动力和发展的源泉,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优势互补,以文化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民营企业要正确认识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战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保企业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整合优化企业文化,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支持系统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支持系统是指有利于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内容涉及区域技术创新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分别可称为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内部支持系统。外部支持系统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存在与演化的必要条件和土壤,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等。而内部支持系统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支撑条件和最关键环节,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企业群、产学研合作工程、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市场机制等。营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支持系统,对推进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沿海分布着重要生态功能区,沿海开发中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海滨湿地补偿。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生态移民和建立绿色账户等。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为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及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上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重点要以生态红利(现金)直接补偿给保护生态环境的个人、企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与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文章结合企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理论,认为网络型结构的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以铁路多元经营企业为样本分析了其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区域环境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统计数据对中国工业企业的成长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长期内均存在极化发展的趋势;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科技环境、商业环境、政策法制环境等区域环境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成长都存在影响,影响效果存在差异。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环境、商业环境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成长影响均正向显著;人力资源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均正向显著,且影响效果要优于大型企业;科技环境对大型企业成长影响正向显著,且影响效果要优于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离不开税法的支持。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涉税法律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严重阻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长足发展。在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促进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