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以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译文进行三维转换,能帮助产生最佳译文。依据湘西州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基于湘西州旅游文本英译实践材料,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入手,显化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旅游文本英译实践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三维转换理论对旅游文本英译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提出在旅游文本英译实践中发挥译者主体性、夯实双语知识、关注译文受众等策略可有效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而对联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映射着两种迥异的文化。对联的特性决定了其翻译或是中华文化译介中最富挑战性、最难操持的技艺。因此,为达到译文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原文效果,译者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三维"转换,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对联的语义形式、文化意象、交际意图,以取得原文与译文的最佳等效。 相似文献
3.
学术翻译助力中华学术“走出去”,提高中华学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然而,当前的中国学术翻译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与传播。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解决学术外译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其“三维”转换理论能够帮助译者处理社科学术专著英译中出现的问题。文章以《村落的终结》为例,分析学术著作翻译的意义和生态翻译学的思维转换理论,为中国翻译著作的国际化提供新的契机,为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陶全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48-51
传统的翻译研究将“忠实”视为普遍规则,适合于任何文本类型。翻译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忠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根据翻译目的论原理,探讨旅游文本英汉翻译中改写策略的理据,并用实例分析改写策略在旅游文本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9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并给许多菜肴取了美好且动听的名字;而西方人注重菜肴的营养,菜肴命名简单扼要。只有在充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菜肴的命名方法,才能有效地英译中式菜肴名称。从生态翻译学的视野出发,其理论观点能为菜名翻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磊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78-180
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胡适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阈。胡适翻译诗歌的过程就是胡适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下,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代表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维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烟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97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及交流重要手段之一的公示语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辽宁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具体译例,探讨在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以"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指导原则,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尽量减少因错译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从而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辽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英文专著《中国近代铸币(1866—1949)——来自西方档案的印证》的汉译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究了中国钱币类历史文化文本翻译中如何发挥译者主体性,以维持生态翻译语境的平衡;如何运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方法,借助信息增补和词义引申技巧,在忠实原文语言内容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源文本的文化信息,以确保源文本的文化信息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同时又能实现原作的交际目的,旨在为钱币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其对外宣传的效果事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胡庚申先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立足点,从西柏坡红色旅游圣地的外宣翻译实例入手,以生态翻译学的方法探讨翻译过程中"三维"的适应与转换,从而帮助译者实现适应性选择,为译者对如何提高红色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质量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旅游景介英译策略——以海洋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国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3):100-106
海洋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鉴于目前一些旅游景介资料英译质量堪忧的现象,需要针对其文本特点,分析翻译失误的原因,讲究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5):141-144
博物馆是宁谧而神圣的殿堂,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中国的博物馆更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尤为重要.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文本英译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下,以文化辐合会聚理论为基础,以南通博物苑新馆为例,系统地研究博物馆文本英译,尝试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翻译模式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毕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32-135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诗化愿景。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正式成为我国整体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利益相关者各方现实情况,强化生态文明开发观,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倡导生态文明消费观,提升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认知观,推动利益相关者各方积极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利益公平观,实现代内和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理据,据此,汉语网络新词的生存与长效也是语言本身不断适应
生态环境的求存择优、汰弱留强的过程。而在汉语网络新词“厉害体”英译过程中,译者要从整体生态环境出发,综合权衡与协
调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关系,在不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过程中进行恰当转换,力求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
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湖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翻译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有了越来越重大的意义。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译者在翻译旅游景区公示语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减少因错译、误译带来的损失和不良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泉城济南旅游文本中的文化意象是外国游客管窥泉城乃至中国文化的窗口,翻译的优劣关乎济南的国际形象,也关乎泉城地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在对泉城济南旅游英译文本实例分析基础上,论述文化意象约等时的置换加注策略、文化意象缺失时的重构策略、文化意象冗余时的删减策略,使译文不仅符合英语旅游文本表达习惯,更能完美传递原文信息及文化.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选取朱家峪古村作为案例地。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及各旅游网站,获得关于朱家峪的网络评论347条,游记8篇,利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朱家峪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将其分为动机与行为、景区环境、景区景点、休闲娱乐、旅游产业要素等5类。研究发现,游客对朱家峪的旅游形象感知多倾向于积极方面,"闯关东""古村落"是最深刻的印象,消极感知来自于门票价格、旅游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古村文化的挖掘、营销方式的创新、服务人员的培训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本类型、翻译策略与应用翻译研究——以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109-112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彭永和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59-60
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功能信息突出"原则,其核心是强调对低价值信息的删略处理。该原则对电视片解说词的翻译比较适用,但旅游文本的翻译是否一概采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旅游文本具有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对于此类文本中表现一国、一地灿烂文明的必要信息,如人文环境、风土人情、精湛的传统工艺等内容,不宜以"减少游客不必要的交际努力,增大关联性"为理由,作所谓的"价值虚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