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闿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和学术人物.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闿运政治思想缺乏研究.虽然王闿运在政治上并非完全没有可称道之处,但总的来说,王闿运植根于封建思想文化土壤,盲目地排斥西方先进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反对创办新式工商业,反对改革政治制度,反对民主革命,是封建保守派绅士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学者。近年来对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生平和交游、学术思想、教育活动、以及史料的整理和挖掘方面都有很大进展;但就研究状况看,在对其某些领域的研究仍有展拓空间,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谷梁申义》是晚清学者王闿运的第一部经学著作.与历代"谷梁学"研究相较而言,《谷梁申义》在经学思想倾向、治经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王氏早期的经学成绩,亦对其以后的经学风格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闿运在五言诗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视对魏晋诗歌的模仿,他的模仿观建立在对诗有“家数”“格调”的认识基础上,王闿运平生模仿最为用力的是其所谓的谢诗格调。他对于魏晋诗歌除了对原诗词句层面的模仿外,更为重视模仿诗歌的写作技法。王闿运对魏晋诗歌的模仿行为在五四时期招致很多非议与批评,他模仿的宗旨其实是为了探究诗歌的“古式”与古法,最终是为了“治心”和修养自己的心性,与受强调创新的西方浪漫主义影响的五四时期文学评价标准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为界,王闿运对陶渊明的接受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他不存在认同陶渊明生活方式及思想的契机,有的只是入世的激情和入世受挫的愤懑.同治四年以后,王闿运的思想较前期显得更为豁达.在这样的心态下,王氏对陶渊明的接受出现了由抵触到模仿,再到以隐者自居的变化.王氏对陶诗的接受与对陶氏人格的体认一样,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并与其心态和生活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王闿运改制船山书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场景下,王闿运致力于书院教育,其中尤以在船山书院的时间最长,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培育了一批英才。清末书院改学堂,船山书院在王闿运的主持下经历了"反对——应付——缓改"三步曲,其中除却王闿运本人的原因外,也有现实的客观因素。船山书院改制的过程和王闿运对于书院改制的态度对于我们理解近代学者在晚清所作的历史选择以及对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认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王闿运是近代湖湘礼学大师。他受湖湘经世学风熏染,抱持“通经致用”的学术理念,力主从古代经典中寻求拨乱致治之道,提出“礼治”本于“自治”的礼学经世论,并以“读礼、析礼、明礼、践礼”的具体措施,将其治经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9.
王闿运《尔雅集解》为重要的雅学典籍,采录汉至清代相关注释,要言不烦,并多己见,可与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相参照。《尔雅集解》之体例为:卷首撰写引言,说明各篇要旨;正文下标示异文;立论之前,罗列旧注。其注解方法主要有四:追寻字义、分析词义、校勘异文、辨析假借。其显著优点有二:厘清异文,校订典籍;见识卓著,善用文献。然因王氏未见新出之甲金文献,训释字词,难免有所偏误。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的王闿运既是全国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是全国著名的纵横家。“志之所之”“吟咏性情”的《湘绮楼诗集》记载了王闿运青少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的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活动,并使王闿运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希杰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观点的嬗变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精神,浸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它揭示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王希杰修辞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以非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表现在对传统的“修辞立其诚”原则的重塑和“得体性”原则所表现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3.
对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特色。方光焘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作为方门弟子王希杰秉承这一治学传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处理丰富复杂的语言学语料,建构了“三一语言学”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原则是:简单性原则、语言与言语区分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原则、三一语言学是方法论之学。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的压抑性情感对立结构。这个结构的两个基本版本在以后的演变中 ,一个遭到贬抑 ,另一个则不断得到强化和突出 ,从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情感产生了持久的结构性影响。或许到了王小波 ,写作才真正开始了对此结构的实质性的艺术超越。本文试图将《黄金时代》放在此历史话语的背景下 ,来细致地分析王小波写作对国人情感的解放意义与其经验理性和文本叙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森论     
王森是明后期著名的民间宗教家之一。由他开创的东大乘教,无论是在教义思想,还是在组织、领导农民起义诸方面,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东大乘教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叛逆思想与行为活动,对当时与后世的民间宗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领袖王士禛的高足,由于受到其师的影响,表现出和王士禛极其相似的词学观,即以"神韵"论词。此外,在作词的具体实践中,两人在词作题材和风格、作词主"神韵"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对明代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是王夫之著述的一大特色。王夫之论诗,能别开生面,不为成见所缚。“风骨”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自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系统地论述“风骨”后,附和标榜者不绝,王夫之对历来的“风骨”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他认为,由于片面追求“风骨”而导致了文风的粗豪乔野,并认为这种弊端的症结在于“气”不平。  相似文献   

18.
对王安石的人品,历来毁誉参半。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史料,认为王安石的品行、操守不仅在当时具有儒家风范,少有人及,就是今人在许多方面也应尊之为楷模。将王安石的人品概括为:君子求诸己──严于自律;欲与稷契遐相希──以天下为己任;不耻恶衣恶食,视富贵如浮云;好学深思,严谨治学;孝敬长辈,友好兄弟;博施济众──同情下层百姓等几个方面,以期能凸显“一世伟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王冕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作者高标的儒家理想人格.作为小说臧否人物的人格标准,王冕这一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映现出人生价值失落、"圣""王"失兼的吴敬梓矛盾、痛苦的精神面相.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