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古代天文学的阐述和对比,揭示中西方天文学的产生和各自演变发展的轨迹,论述中西古代天文学的各自特色及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成长过程的探讨和对比,总结出中西方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规律,得出大盘是中国城市成长的必由之路的研究结论,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大盘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该结论对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和开发商进行大盘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证了商品经济和城市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关系 ,认为中国商品经济较西方落后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对商品经济作用不同 ,是中国较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缓慢的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在西方女性主义"躯体写作"理论和消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躯体写作"在中国的发展轨迹。认为随着消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躯体写作创作轨迹逐渐脱离了西方女性主义躯体写作理论所主张的样态,从建构女性主义话语,确立女性独立意识,最终走向了对女性主义文学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城市的繁荣,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展城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指出东西方城市发展道路不同,西方城市以土地私有和工商业为经济基础,并形成“市民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城市经济起了主导作用,东方中国古代城市以单一的农业为基础,在封建政权内,城市经济始终是剥削农村的,城市未孕育出“城关市民”以致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之长,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6.
西方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直接研究、整体研究很少,其相关性研究散见于其他专题研究之中。分析西方与此关联的论著,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现代性在逐渐扩散。然而与此同时,也能感知到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足。总体看来,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系统工程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系统工程的滥觞首推钱学森院士和华罗庚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在几十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为国家建设和富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有待于不断挖掘、探索、开拓、创新。在回顾和总结西方系统运动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指出把系统思想应用于工程和组织管理是西方系统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明确指出西方系统管理模型存在的不足,并着重从系统研究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研究允许多种模式存在,系统研究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系统研究向开放的复杂系统发展等四个方面指出,西方系统工程的发展对中国系统工程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城市,逐渐被市民认同、接受和仿行,并顺应中国文化加以改易和创新;传统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抑或逐渐衰微、消亡,抑或增添了新内容而发生变异。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由此日益走向西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变迁过程,并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举,多元复杂,不平衡及城乡相互渗透交融等特点,鲜明地折射出近代社会变迁的历程和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国家营销发展史上,对现代真正有意义的“市场导向”的营销思想在50年代形成之后,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来补充、修正和完善这一营销思想。本文正是通过具体研究西方学者在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间提出的一些典型的营销思想,考查了西方国家营销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80年代后西方营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探讨了西方营销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房伟 《东方论坛》2011,(6):127-128
“东亚文化视野”是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其关键之处在于,走出单一的中国视阈,摆脱“中国/西方”二元化想象,在更多元的地域文化维度,思考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西美育的历史有着不同的演进轨迹,中国从近德教化走向人格完善,西方从灵魂净化走向人性解放,这不同的演进轨迹和美育观念是为中西方不同的育人目的所规定的。中国育人目的主要是如何塑造人的“品性”,西方育人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解放人的“人性”.而不同的育人目的则又导源于中西方哲学上不同的人论基础:中国哲学议论的主要是人伦之人与守法之人,西方哲学谈论的主要具自由之人与个性之人。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城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相率兴起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城市,并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大学城模式。大学城的诞生,既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强化了城市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并构成了独具特质的新的城市发展走廊。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派译学范式探讨翻译的核心问题,对文学翻译研究贡献卓著。历时对比研究发现,中西方语文学派翻译研究都受到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研究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两者都发祥于典籍翻译,具有相似的诞生背景,宏观发展轨迹也十分契合,并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反向发展。但是,中国语文学派没能对翻译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另外,中国语文学派对再现原作风格的关注也不及西方。中国译界应主要从这两方面推进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为了回应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的挑战和冲击,中国思想界相继演绎了各种社会思潮,如果从社会发展角度对这些思潮加以分析和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些社会思潮清晰地反映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维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史研究述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史的研究以西方学术界为早 ,其理论核心是基于欧洲经验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史作为解读中国史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种新方法新视野 ,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 ,可行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一方面用欧洲的经验来评价在中国发生的历史现象 ,另一方面则用中国的经验来评价欧洲 ,通过互为主体 ,构建城市发展的理论模式和价值标准。城市化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的基本核心概念 ,支撑了城市研究的方方面面 ,城市化是城市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城市性质的演变。以城市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 ,重构历史 ,必将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中等城市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 ,严重地制约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要加快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城市发展的步伐 ,就应该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功能的培育 ,以健全城市综合功能 ,营造出城市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 ,增强城市自身的聚集力量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建造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除设计思维、观念、方法与手段本身的不断演绎变化,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始终与之同频共振。不同时期,作为介入景观的公共艺术的介入程度、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论文对百年来公共艺术在西方城市景观中的角色演绎,揭示出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后,从塑造城市空间审美的重要力量转向生态美学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进程中,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物理空间走向精神场域的构建,成为当今城市景观最具鲜活的视觉文本,从而进一步认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前,长江下游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跨入近代。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传统势力坚韧的条件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城市近代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传统商业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地区文化传统等等。在不同的城市,许多因素发挥大小不同的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合力。不同的合力推动不同的城市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向近代化。南通、无锡、常州、镇江、芜湖、宁波城市近代化的轨迹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社”年会分析(1916─193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是科学体制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科学社在抗战爆发前召开的21次年会的发展变化,表明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历经各式挫折和磨难,但仍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上前进,最终与其他科学社团一起,促成了中国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科学交流系统的雏型推动着各门科学研究的发展,并在相互促进中使科学交流系统得到完善。这种交流系统带动科学研究的模式,不同于西方科学研究直接要求科学交流系统形成的发展轨迹,这正是中国科学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