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或“神”学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或神概念与一神教的神概念是相互规定和相互诠释的,而且他从“神的目的是存在”推出了“每个人的存在是目的本身”。通过分析斯宾诺莎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我们看到虽然斯宾诺莎熟悉一神教,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实体或神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他并非通过规定实体去理解一神教的神,也不可能通过理解一神教的神去规定哲学中的实体概念。斯宾诺莎认为神没有目的,他不可能由神的目的推出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哲学向德国观念论的过渡中,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批评与反驳至关重要:笛卡尔的精神实体“自我”遭到斯宾诺莎实体、属性、样式三论的消解,为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的主体之路打开了局面。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泛神论肃清了笛卡尔基督教“超越神”的残余,主张至善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真正的幸福、至善与对神的爱是共属一体的,这为德国观念论理性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立场开辟了道路。笛卡尔认为,心灵不能完全统驭激情,斯宾诺莎则通过人类理性的理解力来克服情感,致力于寻求改进和提升人类理智的方法论。二者的争辩不但进一步夯实了理性原则,而且也为德国观念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泛神论”是郭沫若早期思想和世界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今人研究他的早期思想和世界观所势必面对的一个较大难题.笔者认为:郭沫若泛神论有如下主要内涵:它的基本概念表现于“泛神便是无神”,“我即是神”这类“快人快语”式的表述中;它由欧洲泛神论者的“神”、印度哲学的“梵”和中国哲学的“道”这样三种相当不同又有某和同一性的概念加以部分吸收,主观改造而成.它的理论来源是斯宾诺莎、《奥义书》、庄子以及佛教.它不是  相似文献   

4.
探究人的本性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乃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论题。当许多哲学家以人作为自然的例外、甚至把人视为“王国中的王国”时,斯宾诺莎则鲜明地提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斯宾诺莎这个命题首先意味着“人在自然之中存在”。只有深入剖析“人在自然之中存在”的含义,我们才能阐明“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生存论意义。在斯宾诺莎那里,自然并非纯粹由无机的物质所组成并单纯依照机械法则活动,而是一个同时具有内在活力和生机的自然,是一个具有内在生产原则的自然。斯宾诺莎也将其称为神,从而使自然首先呈现为一个形而上学概念。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只是作为无限实体的自然的产物,是一种有限样式。无论是人的理性,还是以往被视为人的主动性和自由之来源的意志,也都在自然之中存在并遵循自然永恒不变的法则。然而,人却可以通过理解而达到“心灵与整个自然相结合的知识”,人生的至善和至福也正在于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生存论意义最终也由此得到体现。正因如此,斯宾诺莎走向了与近代主体主义哲学完全不同的方向,甚至表现出一种反现代性的倾向,“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命题也因而具有了一种批判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斯宾诺莎对于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的批评。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学说虽然继承了霍布斯的相关思想,但却批评了后者的不彻底性。斯宾诺莎认为,霍布斯没有将他的反目的论精神贯彻到底,因此不能融贯地解释人的自然状态以及自然法。斯宾诺莎从“自然的同质性”原则出发,将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等思想彻底地“去道德化”,认为人的世界并不是自然世界整体的例外,并且把权利等同于权力和力量,从而合理地解决了霍布斯的困难。但是斯宾诺莎的哲学仍然认为,人凭借理性在自然世界中占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因此他仍然预设了人是自然世界的例外。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的伦理是以探讨幸福问题为核心的,这一核心思想呈现出一个清晰而鲜明的主线或主题:人只有通过理性对必然性的认识,即人对“神”的理智的爱,用理性控制情感,才能走上自由的幸福之路,过上一种新的理性指导之下的真正幸福的生活。斯宾诺莎既探讨何为幸福问题,也探讨幸福之可以实现问题,使斯宾诺莎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斯宾诺莎的心灵永恒的理论谭鑫田斯宾诺莎把哲学主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把论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代表著作冠以《伦理学》的名称。在他的心目中,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关于“应该”、“正当”、“责任”和“义务”一类问题,而应该是心灵如何用理智克制情感,...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学术思想,人们对它向来很少争议,然而笔者对关于他的哲学本体论和美学本体论的流行见解却存有重大疑问。这里冒昧地写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供学术界讨论时参考。 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普遍认为,斯宾诺莎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其理由之一: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神即是自然,自然即是物质自然界。其理由之二:斯宾诺莎认为思维只是实体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实体,这正如唯物主义者把思维说成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存在一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由此,人们认为斯宾诺莎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本体论上,他认为物质自然界是世界的本质;在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圣经》的解释权一直被教会权威所把持。为了正确解释《圣经》,消除神学家的偏见,斯宾诺莎在对传统的《圣经》解释方法及各种错误观点予以严厉驳斥的基础上,依据解释自然(解释自然在于解释自然的历史)的方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据《圣经》的历史以研究《圣经》”的普遍法则。他视该方法为解释《圣经》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同时又具体剖析了该方法的“困难与缺点”。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理论不仅为以后科学解释和批判《圣经》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  相似文献   

11.
谁都知道,斯宾诺莎有句有名的话: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译成中文就是:“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这是一句很富有辯证思维的哲学名言,黑格尔曾称之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也高度评价了这句话,他说:“在辯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斯宾诺莎早已说过;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即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为了正确了解斯宾诺莎这一命题的性质以及深入理解恩格斯这里所阐发的辯证思想,我们有必要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的出处,本来意思以及后来一些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哲学史家对这句话的解释作一考察,这里对哲学史的研究可能提供某种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一部分的命题十五——“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存在于神之中”——是全书的核心命题之一,因为它简练地表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与样态的关系。不过,这个命题看似清晰明了,实际上却充满了歧义性,历代斯宾诺莎的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自18世纪初以来,以倍尔为代表的传统研究者从笛卡儿的角度理解斯宾诺莎哲学,把属性和样态看成是“寓于”或依附于实体的性质,并且由此批评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自相矛盾。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柯莱尖锐地批评了倍尔的“寓于”解释模式,并且以“因果”解释模式取而代之。不过,柯莱的因果解释模式也面临不少困难。本文依据对斯宾诺莎《伦理学》文本的解读,对这两种解释模式进行分析和反思,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写著作;等等。①本文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特征乃表现在性质上。综观其著作,我们看到,他用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或论点,大都是模棱两可,交织有两种对立的涵义,表现出两种对立的性质。可以说,他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重性和含混性。现谨就本体论方面对此问题作出说明,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象征型自然观”的界定,《左传》中的“自然观”不是对客观外在自然物的认知理念,而是形象化的观照方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视“自然”的神异力量,将其作为“神”的化身;二是将“自然”王权化,成为展示国威的载体;三是出于道德教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需要,又将“自然”释为伦理的象征;四是“自然”在描写艺术本身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作为媒体或喻体出现。这些“象征型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左传》“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映射出“引譬连类”的文学抒情传统,且具有美刺讽喻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17.
《聊斋》里有一则故事,叫《雹神》,主人公是《封神榜》里所描绘过的冰雹神。他虽然执行任务临动身时“霹雳一声,几案摆簸”,颇令人惊心动魄,然而这位神,却不是铁面无情,只管执法的神,他居然听取同乡人的请求和张天师的建议,把上帝额定数量的冰雹下在沟渠里,而不下在农田里。这表明他是位既不违命,又不背情的心向着农民的“两面人”。《聊斋》中神仙鬼怪各以百计,心理都是人的,这是常理,也算不得《聊斋》的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斯宾诺莎对神的界定人手,着重分析了斯宾诺莎如何借助自然理性展开<圣经>批判,一步步将上帝变为真理的步骤和过程.对斯宾诺莎来说,启蒙是宗教批判的武器,也是使哲学攻治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斯宾诺莎《伦理学》的最高概念。斯宾诺莎从“人性规律”出发,围绕自由和必然、知和行、有限和无限等成对范畴,对“什么是自由”、“如何能实现自由”和“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等重要问题作出了系统的诠释。通常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斯宾诺莎本人对自由的“界定”,这并不确切。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具有理论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等思想特征;其本人被誉为近代最新自由思想家中的“摩西”。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富有远见卓识和启迪意义,当令今人思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问题由来已久,但第一次提出该问题的当属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的时代,尼德兰沦为帝国主义势力的角逐场。结合这一时代问题与历史问题,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对于好的政体,即自由民主政体有着细致的描述与刻画。透过自由民主政体的表象深入斯宾诺莎建构理论的逻辑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运用历史主义和文献研读的方法,重构诸多概念,让神学与哲学、教法与世俗法分道扬镳,粉碎了犹太教固有的“永久选民”的优越感。其次,在《神学政治论》中,斯宾诺莎从人性观与自由观两个角度对犹太民族的民族基础予以重击。最后,斯宾诺莎在重构神学、重解犹太民族的基础上,建立自由民主政体。打碎之后建立的自由民主政体,作为后事之师不难发现其解决问题效力匮乏。在巴以冲突的当下,如何解决犹太人问题这一历史悠长的时代难题,也亟须学术界作出更多的研究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