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年代末,上海某杂志要出版女作家专号,向丁玲约稿,丁玲拒绝道;“我卖稿子,不卖‘女’字。”不管作家的意愿如何,“女性文学”接纳了丁玲的创作。判定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女性文学的特征。女性文学的特征绝非阴柔之美等表层形态,主要在于表现“女性意识”的内在底蕴。丁玲“不卖‘女’字”,正曲折流露了她感觉到自己与男性的性别差异而企图与男性作家一道驰骋于文坛的愿望,这正是女性争平等、争人格、争自主的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她并非意在单纯讲述现代女性的性与爱,她对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深度发掘,是为了要替这个社会把脉。丁玲借助“性别立场”突入到“性别政治”,进而导致左翼时期丁玲的政治态度、人生信仰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坛勇敢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女性意识的基础是对二元对立的两性观的突破。她既透彻地揭开了女性在家族制度与父权文化压迫中的绝望经验,也戳穿了女性独立追寻生命自由的虚妄,以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证实了她们无法拥有一间绝对属于“自己的房间”的现实;女性在痛苦阅历中或疯狂复仇,或沉淀经验历练生活智慧,使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精神成长的资源,但最终却无法以胜利者的强悍姿态宣告自己的未来;她们对人生价值的最终确定是在两性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经验话语中完成的,而这正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获得精神成长的体现。张爱玲是将“性别政治复杂化”与她的历史观、写作观达成统一,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女性主义政治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冰心与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创作风格差异很大,冰心的小说如果用清婉温爱来概括,张爱玲的小说则可以用苍凉深邃来表征。本文主要从其创作题材、女性意识、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之处展开比较论述,以考察、梳理她们创作的特点,阐述她们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玲、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创作个性非常鲜明的女作家。孙犁在《读萧红作品记》一文中,曾这样谈到她们:“‘五四’以来,中国的女作家,在文坛上,一呈身形,而立即被广大青年群起膜拜裙下者,厥有三人,冰心、丁玲、萧红。”从创作时间上说,冰心属于第一代女作家,丁玲、萧红属于第二代女作家。丁玲、萧红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本文仅就其小说的美学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草创之初影响深远的小说家。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张资平形成了自已的自然主义文学观:重视科学的描写、暗面描写,强调人的“自然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观和创作手法上对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张资平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爱描写的高峰,其露骨的描写也震撼了中国文坛。名利欲影响了张资平文学创作的每个阶段,也是最终导致张资平恋爱小说走向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的抗争与屈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情爱意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副产品而出现在五四时代 ,它带来了爱情题材在现代女性创作中繁荣的局面。该文以爱情题材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冯沅君、庐隐、丁玲、张爱玲等创作文本的研究 ,展现了现代女性文学爱情题材表达的多样性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 ,昭示女性在自我解放历程中的固有局限 ,心灵的真正解放仍然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性作家,是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们以勃朗特姊妹与乔治·艾略特等入为代表。维多利亚女性文学已具有了“主体意识”,但是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原因,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亦具有潜在的悲剧性,并导致主体意识的失落。  相似文献   

10.
罗洪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现代新文学园地的“真正的女小说家”,她的创作实绩鲜为当代的文学史家重规。本交通过对罗洪《逝》解读,并将其与同代女作家丁玲、张爱玲的创作作比较,指出,《逝》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文章认为.由于受制于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这样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文学环境,因此,罗洪的小说介于故事、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文本有机构成复杂丰富,具有准复调特征;丁玲的小说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在重史诗的情调,文本有机构成单纯明朗;张爱玲的小说则实出虚构特征,介于小说与故事之间,文本有机构成往往是一个自足的虚构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作为 192 0年代文学现象当中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可以指出许多女作家在文坛上大量出现的事实。在 1910年代末 ,“新文学运动之第一个女作家”陈衡哲 ,和“爱的哲学家”冰心登台以后 ,进入 192 0年代初 ,以“悲哀的叹美者”庐隐为首 ,石评梅、凌叔华、冯沅君、苏雪林、丁玲、谢冰莹、陈学昭、白薇和袁昌英等时前时后登上了文坛。她们大体上在小说创作上获得了成果 ,此中 ,白薇和袁昌英在戏剧创作上 ,而陈学昭在散文创作上发挥了各自的才华。她们以纤细的感受和美丽的笔调开辟了女性文学新的一页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女性自己的观点提出妇女问…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代女作家沉樱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她代表了现代女性创作的一个历史阶段。相对于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她有诸多超越性的贡献。无论就其小说人物世界的风貌,还是小说技术的执著研习,她都具有丁玲之后张爱玲之前的中介性质。她是最早关注并表现现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表达了“不仅仅做人,还要做个女人”的性别自觉。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追求曹建玲张爱玲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作家,四十年代登上文坛时只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女子,然而就是这位年轻女子,在素来名流荟萃、流派如云的大上海引起了强烈轰动,出现了小说集《传奇》“初版发行不到五日,即已告罄,创出版界之新记录”①的可...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人性世界的荒凉冷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在她的人物画廊里,最能体现其深厚功底的是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包容力与悟性,把她眼中所见的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的女人活画了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风格独异的一页。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恰恰是几十年后对“五四”女性文学的新的拓展。她不同丁玲们擅长表现大时代的喧嚣生活中飞扬的一面,而是写出了一个沉稳笃实如子百年泪泪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历史状况。这些活跃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三篇著名的现代小说,比较了丁玲、施蛰存和张爱玲在发掘和表现现代人的深层心理方面的异同,肯定了各自具有的文学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外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外来作家群是香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纵观香港文学史,不同时期的外来作家都以各自的文学创作在香港文坛独树一帜。本文试图通过外来作家群的形成及其对香港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的推动、发展和创新等方面论析香港外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传说夏娃偷食智慧树上的禁果后,发现了自己生存的本真,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伊甸园。而中国的“夏娃”却从“五四”新文化中汲取理性启蒙的乳汁,打破了封建父权的禁锢,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当她们把“女人也是人”这一自我精神价值的分辨确认以文学的形式进行表述时,中国文坛就涌现了张爱玲、陈衡哲、冰心等一大批女性作家,宣告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诞生。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现代女性勇敢地冲出家门,开始了对“人”的浪漫憧憬。可是,她们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由于女人挺直的身躯无法得到男性的认同,夏娃们走出伊甸园却无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