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上曾出现过几个有关职场脾气是“压回去”还是“发出来”的段子。其中有个段子说,“把脾气发出来叫本能,压回去叫本事”;当职场中人在面对老板冷若冰霜盛气凌人的脾气时,这就牵扯到是“压回去”还是“顶回去”的问题。有心理专家分析后指出,对职场中的脾气“压回去”容易给人造成内伤,但如果不愿忍受“顶回去”,则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利。因此,很多职场人士在两难中认为难以抉择,无奈中只能选择内伤型的“压回去”。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一位公司的女老总发微博说,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时,因为对方没有端饮料和“埋单”,觉得求职者不注重细节,不懂“人情世故”而没有录用对方。年轻人作为职场新人,常常面临很多困惑,特别是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往往处于被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对职场上的“为人处世”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3.
段革书 《劳动者》2005,(2):52-52
段革书,社会活动家.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段革书出身名门,其祖父段象武在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书法大家”,与章草大师王世镗、草书大师于右任交谊甚厚。段革书幼承家训,师从隶书大家宫葆诚.  相似文献   

4.
“老人家,您现在一个月能领取好多钱?领钱方便不?”“方便得很,现在上面发的钱全部都在这一张卡上,只要到银行去查一下就把发的啥子钱都看到了,想什么时候领就什么时候去领。”这是近日达州市达川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区社保基金监管局局长任思霞在万家镇堰塘湾村调研“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时同该村一位老人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最近,电视节目制作人“易小术”的一条微博,把“90后”实习生的职场表现推向风口浪尖。微博称,在开策划会时,一位“90后”实习生不愿给大家订盒饭,并称“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此事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就像当年曾经引发各种争议的“80后”一样,这群被贴上“个性”、“自我”、“非主流”标签的年轻人,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能否与“70后”、甚至“80后”和睦相处等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辞职潮”还是“用工荒”,一些职场人或许并无辞职的打算,原想着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职场动荡期,但是却先遭遇来自领导的变相逼辞.面对种种逼辞手段,你怎么办? 工作地点“大挪移”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工作的典先生,春节后就面临了上班地点变更的窘境.原来,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总公司相继在县里也设立了分公司,春节前就不断传出了要调部分员工前往分公司上班的消息.“一开始其实我并不担心,因为一直听人说暂时还不需要调任.”  相似文献   

7.
说起每个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少不了会被家长们一通告诫:“要勤恳做事,好好表现,就算是扫地、打水、擦桌子、跑腿儿之类的脏活、累活,都要认真完成,这样领导才会对你留有好印象。”然而,如果新进职场就摆出一副“我是来做业务的,不是打工的”、“我是名校毕业的”、“我业务能力很强”之类的架势,那么恭喜你,你定会被老板或同事“敬而远之”。其实,如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职场新人“按到点”(武汉话,留有余地的意思),才会起到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职场,风风火火、有着较强执行力的上司和员工无疑是有魅力的,这与一些行动力较强、办事迅速的“急性子”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有人认为,“急性子”或许比“慢性子”更容易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性格是否在决定着你我的职场命运?“急性子”和“慢性子”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  相似文献   

9.
过去这一年,是“90后”新人大批进入职场发展的“元年”,仅短短一年,“90后”已然成为职场上的跳槽“重灾区”,不少人已跳槽三次甚至更多。很多“90后”,简历上好几份工作经历罗列得一清二楚,非但没有察觉其中的问题,反而自认为体验丰富、经验多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相关专家团队总结出“90后”跳槽中的三大致命错误。  相似文献   

10.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成“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在各种职业规划咨询中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有十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华龙 《劳动世界》2016,(25):48-48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容易把学生时代的习惯带到职场中,从而因为某些细小的失礼行为而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资深就业老师表示:“不懂职场礼节很多时候会减缓自身职业道路发展,建议职场新人在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前了解一些职场礼节,为自己的职场道路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2.
行走职场,有人平步青云,左右逢源,有人原地踏步、郁郁寡欢。其实,职场就如战场,要是你以为仅靠埋头苦干就能出人头地,那就有点儿无知了,你还必须知晓驰骋职场的不字规则:  相似文献   

13.
正职场上的女人总是那么美丽、贤良、精致、独特。男人因为工作而迷人,女人又何尝不是因为工作而美丽呢?如果说职场是不见硝烟的战场,那服饰就成了职场女性的战衣。着装好比职场女性的另外一张名片,得体的着装,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从事教育、文化、咨询、信息和医疗卫生等工作的职业女性,适合庄重大方的着装;从事保险、证券、律师、公司主管、公共事业和政府机关公务员等工作的职业女性,适合成熟含蓄的着装;从事科研、银行、商业、贸易、  相似文献   

14.
卞文志 《劳动世界》2016,(22):44-45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研究人员向各大公司投递了伪造的简历,简历内容基本相仿,唯一的区别在于候选人是否已经为人父母。结果发现:“职场妈妈”投递简历后收到的回复率为45.9%,无子女的职场女性简历投递后收到的回复率为78.3%;有子女的男性简历投递后回复率是72.4%,无子女的男性简历投递回复率是86.1%。报告认为男性是否有子女对求职“几乎不存在影响”,但对女性影响很大。由麦肯锡公司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当一位女性增加了“母亲”的身份后,人们就会潜意识地认为其工作能力下降,会在职业道路上分心,因此她们获得的机会更少。与此同时,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同样显示:目前,社会上有很多雇主,都对“职场妈妈”抱有一定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5.
或许每个求职者心中都有一个期盼,就是找到好单位,有一份好薪水。因此,名企成了众多求职者心中追求的目标。但是一看到名企的职位要求,大都望而却步,不自信的一面显露无疑。进入名企就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因为职场上还有很多敢于闯荡的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收获了丰厚的工作经验。这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在清末这个腐败的职场里,汉人备受歧视。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一生都在升职,从普通员工一直做到宰相,没有摔过跟头,没有受过处分,甚至没有挨过老板慈禧太后的训斥,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达人,而他的职场“升迁术”,值得每一位职场人士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7.
职场“菜鸟”如何处理烫手山芋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0%以上的职场新人都遭遇过棘手的问题,可只有不到10%的人能够顺利化解。初入职场的人,面对“烫手山芋”,你该怎样做,见招拆招,一起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吧!  相似文献   

18.
很多职场人都受到过“职场红眼病”的困扰.因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嫉妒与被嫉妒.年终岁末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后,在奖金、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故事一:选谁都会得罪人 尽管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经过大卫团队的努力,部门不仅圆满完成了阶段目标,销售额还略有提升.为此,公司特别拨出了一笔款让部门主任大卫用于奖励员工.事是好事,却让大卫挠头,因为去年的“惨痛经历”,早已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相似文献   

19.
中职 《劳动世界》2016,(16):52-52
经过几年的学习,又有一大批学生要走出无忧无虑的“象牙塔”,开始准备为每天的“面包”而努力奋斗了,当然,也正是将自己的梦想放飞的时候。也许,初涉职场,意气风发的你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心态。但是,现实却总不能尽如己愿,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要懂得7要4不要。  相似文献   

2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应该为一整年的工作和生活做好规划的时候。然而,尽管2015年的第一季度已结束,职场上却还有很多人至今尚未做好年度规划,正因为缺乏计划,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就做了错误的选择、浪费了心力、蹉跎了时间,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