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教育智慧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文晓 《学术论坛》2007,(3):195-198
智慧是教育的主题,教育理应关涉人的智慧。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赋予学生智慧、幸福和自由。智慧是指人们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品位境界,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而启迪、增进学生智慧的观点和策略。在我国现实学校教育中,重知识的授受而忽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与增进,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转知成智、从“多”到“一”以及由技入道,是教育智慧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建设和谐校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让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的平台,使学校的工作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学生个性协调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主体性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先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保障,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旨归。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构建"基于课程,面向全体,菜单导引,分段培养"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殿堂,应该是面向人的教育。培养有理性的,有自由精神的人是大学的要义。理性人的培养离不开有理性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通过教育的启蒙,使学生走出无知,达到可知世界,掌握真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990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教育思想,是爱因斯坦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他对他那个时代西方教育现状深思熟虑的产物。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和谐的人,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工作动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等等。爱因斯坦教育思想虽然是针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西方教育提出的,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区影子教育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极速扩张期、自由发展期和协同共生期五个发展阶段,具有起步早、规模大、学生参与度高的特征。考试文化的功能异化、阶层跃迁的内在驱动、正规学校教育的信任流失、学位课程的匮乏短缺和广告宣传的推波助澜,是香港地区影子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动因。未来,香港地区影子教育研究在学理层面要理性看待影子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政府层面要协调好政策法规与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层面要处理好研究数量与研究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方论刊》2009,(1):128-129
学校简介: 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创办于1991年,是省一级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54314平方米,建筑面积23539平方米。现有学生1618人,教职工131人。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备先进。先后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区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区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区家庭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区首批优质化学校等.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对培养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学校环境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因素,它的优劣对学生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对学校环境的基本构成、基本特点以及教育功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学校教育何以要突出学生的社会化个性的培养"作出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透析.文章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渗透一个理念,那就是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坚持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个性,追求一种有利于他们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教育网络,以此维持"人类学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