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楚国奴隶社会土地制的上层结构及其崩溃在楚国奴隶制早期,全部地权皆属楚王,是土地王有制。后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楚国的土地遂由奴隶主阶级所分管。楚王掌握的主要是都城畿内的耕地以及山林、川泽等;卿大夫辖治封邑;县公经理的是县内土地。楚王除了直接控制畿内土地和山林、川泽等之外,又通过县公控制诸县土地,亲自主持卿大夫封邑的赏赐。从而形成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土地分管制。进入春秋中期以后,楚国土地分管制渐趋崩溃。兹叙此土地制及其分解。  相似文献   

2.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2):F0002-F0002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地方立法形式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是满足人民强烈愿望、顺应人民呼声、代表人民意志的重大决定,是我区各族人民的重大政治节日。  相似文献   

3.
楚国社会经济演进轨迹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①。研究楚国历史,离不开对楚国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亦即经济基础的分析。作为楚国社会经济基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制,无疑是形成楚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根源。因此,楚国土地所有制使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当其冲的考察对象。西周早期,周成王把一块鞭长莫及的蛮荒之地封给楚人,旨在以此确定楚人对周室的经济附庸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并无…  相似文献   

4.
考察楚国的等级结构与阶级关系,对于揭示楚国的政治秩序,进而认识楚国的社会性质,都不无稗益。一、等级结构《左传·昭公七年》记载申无字与楚灵王的对话:“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巨大夫,大大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研究先秦史的人士,大多以为申无宇对楚灵王所说的“人有十等”的一席话,反映了楚国的阶级关系,并借以推断春秋时代的楚国尚处于奴隶社会,这是需要加以辨识的。我以为,由无宇对楚灵王所讲的“人有十等”,不过是…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大政教系等十一个单位发起召开的首次社会认识论讨论会,于1989年4月14日至19日在四川乐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社会认识论的性质、地位、对象、任务、意义、研究方法及社会认识在方式、过程、结构、类型上的特殊性问题。大家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社会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西藏昌都地区的传统社会分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西藏民主改革时,昌都地区有各级各类大小头人224家,其中最大的20家。大活佛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在其采邑内,既是宗教首领,又掌握行政、司法大权,推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他们占有大小不等的世袭领地和农奴层层分封给下属寺庙或头人,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而农奴阶级对领主土地的“租佃”是与领主对农奴的人身占有相联系的。农奴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形成了若干阶层和等级,这就使昌都地区成为一个封建等级鲜明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论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庶人的阶级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问题。但是至今史学界尚有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是奴隶,有的同志认为是农奴。我在1956年的旧作《关于殷周土地所有制的问题》(《历史研究》第四期)里认为他们是公社农民。我又引用马克思的话“他们每一个单个的人事实上已被剥夺了财产”,所以断定我国是东方型的奴隶制。现在我这个观点基  相似文献   

8.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通过《土地问题议决案》。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中地主的土地及一切族祠、庙宇等所有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8日至12日.全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七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会议在江苏南通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专业分会、江苏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上海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与会的专家学者7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近40篇。会议围绕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部分观点介绍如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包心鉴(山东省社科联):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作出创造性贡献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分析了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质、特殊状况及解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94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大陆举行的以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商品经济、商业与外贸、土地与人口及粮食、农业和手工业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又受到空前重视,多项区域经济史课题被列为“六五”、“七五”时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但关于这种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价值、方法论、研究区域的划分、区域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还缺少较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楚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成就特征,这不仅是楚史研究中需要着力开拓的课题,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特别是古代区域经济史研究必须拓展的一个领域。湖北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青年学者刘玉堂先生所著《楚国经济史》《“楚学文库”之一,下文简称“刘著”》一书可称得上是这一领域中的一部拓新之作,该书的出版把楚国经济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一、内容丰富。刘著全书共列十章,凡23万余字.尽展楚地失民创榛辟莽之伟绩。不仅系统探讨了楚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轨迹、社会经济制度(如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手工业与商业管理制度以及度…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14.
1985年2月6日至12日,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这次会议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议题,着重探讨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特点以及有关民主党派、民族、宗教等理论问题。现将会议探讨的若干主要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西藏传统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和畜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依赖于土地,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基本情况是:在中央封建王朝授予的权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或其他直属中央的封建统治者掌握了西藏土地的实际控制权,他们再把全部土地分配给僧、俗领主及这些领主共同组成的官府,由这三种领主分别管理和经营。这就是西藏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三大领主在对土地垄断性占有的同时,还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从而为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应用社会学理论讨论会于1985年9月15日至20日在文化名城敦煌举行。 这次会议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组织召开的。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同志及各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共46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着重就应用社会学的性质、特征及其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西欧封建社会农奴的生产生活问题,学术界近年多有议论。许多学者认为,农奴的负担沉重,生活贫困,境况极其悲惨。其实,这一结论与农奴的实际状况出入颇大,夸大了农奴的悲苦。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论者对农奴的实际状况及其法律地位的关系了解不够,将二者混为一谈了。我们不妨选择11至13世纪的西欧历史作些考察,因为在西方学者看来,这一阶段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农奴制度已经定形,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凉山州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凉山绝大多数地区还处于极端落后的奴隶农奴社会。解放后,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世纪的前进。从奴隶、农奴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 分析青海牧区主要是青南地区解放前的社会性质,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的一个难点。由于其情况较为复杂,又具有许多特殊性,过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少,分歧颇大。有人认为是带有浓厚的原始部落制、奴隶制残余的社会;有人认为是封建农奴社会;也有人认为是尚处于封建领主阶段的社会;还有人认为是处于前封建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20.
对十月革命性质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似乎是一个定论。但是笔者认为,1917年俄历10月25日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也如同中国革命一样,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其理由如下:第一,十月革命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革命,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革命前俄国社会的性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虽然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个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制国家。这一点恐怕是没有疑义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指出,沙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工厂还为数甚少。当时,贵族地主的农奴经济占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