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一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必须明确私有财产权在宪法上的界定,及宪法对其保护的正当性。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但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仍很不完善,充分认识这些缺陷,并针对问题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财产权是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可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而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它对于财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学界的热议的话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出台后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从宪法保护财产权的历史和价值,我国历部宪法对于财产权的规定的变迁以及对当下宪法的财产保护的现状的反思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税收是现代国家中国家和公民关系的重要表现,它关系到财产权保护和人权保障问题。宪政的视角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却出现空白,税收立宪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刘睿 《决策探索》2010,(24):65-66
房屋从古至今对中国人而言都意味着太多的内涵,“居者有其屋”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这种心理上强烈的归属感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对于居住权和财产权的关注。但是,由房屋拆迁引发的大量矛盾纠纷时常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已成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引起了人们对宪法在房屋拆迁中怎样对公民财产权进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具有知识产权或无形财产权的性质,是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商业秘密纳入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系统和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有利于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效发挥无形资产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本权利是公民不可缺乏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转让的、具有母体性的权利,必须在宪法中加以保障,以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但是,权利的扩张性又决定了必须对公民基本权利加以限制.不过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应坚持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张留原则、比例原则等,同时也必须坚持限制权利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而限制,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是执行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力机构。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公民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国会是执行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力机构。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公民的行为。美国国会的任务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立法、代表选民发言、监督、公众教育  相似文献   

10.
财产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普遍享有的一项权利,未成年人同样依法享有财产权.但是,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因其对社会财产的占有数额有限、年龄以及认知社会的能力等因素的存在而不被社会重视,所以法律上虽有与成年人明文规定的同样权利,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毛蜀湘 《经营管理者》2009,(19):140-141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本文试图在浅论外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几种保障模式之后,探究中国宪法是如何对公民权利进行保障的,并对保障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治乱要依法     
2009年4月1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将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具体化.承诺让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力受制度保护。让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制度遵循。有社会学者说.这是我国走向公民社会漫漫征途中的一小步.认为该计划有两大亮点:不允许公权不作为,禁止公权乱作为。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诚如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哈耶克所言,宪法“旨在分配权威限制政府权力”,而行政法只“调整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规则”,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两者的核心作用都在于“对政府手中的任意权力加以限制”,以免公民个人及其财产沦为政府恣意支配的工具,正是由于行政法与宪法都是研究公法现象的法律部门,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上的契合。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府治理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宪法秩序是治道框架上的契合。宪法秩序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迈进过程,以及行政权力/相对人权利、政府/公民关系结构从非均衡—均衡—非均衡—均衡的调适过程,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宗旨是探讨在中国如何实现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现实中,我国还存在着在立法及法律适用和其他领域侵犯公民平等权的问题。对此,我们应知识寻求解决途径,对公民平等权是提供更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表达的正面效应与非理性倾向 (一)网络表达的民主监督功能 表达自由既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也是民主制度的核心.目前,表达自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作为一项最基本人权纳入世界各国的宪法.在《世界宪法全书》中登载的111个国家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有102个国家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明确规定了表达自由或类似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也规定了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陶陶 《决策与信息》2011,(11):58-58
裁判请求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一个独立、合格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它是兼有程序权利与实体权利双重性质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世界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确认在宪法中。但是我国宪法并没有关于裁判请求权的直接地定.在人权事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提升到宪法保护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迁徙自由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宪法却没有迂徙自由权的相应规定。本文从各仓角度,阐述在我国宪法申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必要性,力求为我国宪法中公民迁徙自由权的恢复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