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舆情回应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内生型、自然型和主观型三种类型,分别表现为政府视角下有限信息供给不足、媒介视角下有效信息传输耗散、公众视角下有限信息解读偏差。政府在舆情回应方面存在传统管控思维模式,表现为舆情回应能力不足、信息管控边界性强、刚性手段不适应需求等。政府要积极转变舆情回应模式,构建"信息—情绪"政府舆情回应路径,通过舆情信息治理和社会情绪疏导达成政府舆情回应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鸣 《经营管理者》2013,(18):114-114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都是世界各国政府在新的世纪,寻找取代已经暴露出种种不适应性的传统行政模式的新范式,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但是二者虽初衷一致却有本质的不同,本文对他们的核心主张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是二者区别在理论基础、主导理性、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上、对公民的回应态度上、对政府的责任和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解、以及各自假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不断扩展、深度不断深化、宽度不断拓宽,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能否对网络政治参与作出及时、恰当、有效的回应,成为影响政府形象、制约公共管理效率、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但也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和公权力对民意表达反馈的长效机制。本文重点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以及政府回应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在可行能力视角下,政治定力回应性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个方面的可行能力作为维度表达。在可行能力视角下,政治定力回应性存在的问题有回应平台尚待建立、回应措施不够完善、回应工作强度不足。为更好地增强政府回应性,相关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回应平台,实现信息公开;其次,制定回应措施,强化公民参与;再次,做好回应工作,提升回应强度。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来中国改革,重在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创新政府"。这五大政府理念是"新行政精神"的基础架构。"新行政精神"具体可概括为十大理念。一是法治精神。要依据法律治理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而非管制公民的活动。二是理性精神。要在不同价值之间找到各自的分量,  相似文献   

7.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雷磊 《经营管理者》2014,(25):11-13
公民参与是改善政府执政能力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后现代社会到来,政府治理更加注重对话与服务,而不是被动回应和管理。在中国,新技术日益普及,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促使公民更加方便快速地通过"话语指向"和表达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因此,在当前研究后现代公共行政视阈下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及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走向多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互联网+"的规制,存在规制文本设置条件限制、规制手段刚性强硬、规制理念亟待调整等问题。目前政府规制的滞后性难以回应"互联网+"的发展,政府规制的干涉性难以激发"互联网+"的活力。对此,可以多中心理论为基础,从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工具辅助性、规制手段柔性化三方面形成"互联网+"发展的制度化构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的客观现实要求加强和教室是,同时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如果政府自身具有较高的公信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将有效;如果政府公信力衰弱,那么社会管理创新必然受到阻碍,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政府公信力弱化既有理念原因,也有行为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政府从更 理念、规范行为和完善制度三个方面提升自身公信力,形成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家,公民社会比较发达,公民意识相当浓厚,公众政治参与是公民经常行使的一项政治权利,已经成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通过网络民意表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已引起政府重视甚至直接参与到政策法规的制定.总之,西方国家在网络民意以及政府回应的相关举措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致力于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和制度的创新,把我国建设成精简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公开透明、具有回应性的有限政府,本质上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本文从法律法规建设、参与意识和能力、参与渠道等方面找出了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总结了加强公民参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强调了"公众的有序参与",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三位一体"的杭州,综合考评注重公众诉求表达,发展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大样本的参评代表,建立多渠道、宽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注重公众诉求回应机制的建设,是中国特色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路径的典型代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应始终坚持"顾客导向",进一步打造贴近民生的服务型政府,健立健全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渠道,出台公众制度化参与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全国首个网上政务大厅一经推出运行,就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一场广泛讨论的热潮。本文阐述了网上政务大厅及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网上政务大厅的运行服务模式,给出了网上政务大厅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要以公民服务为中心,公开并约束行政权力以及政府对公民具有回应性和强调公民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7.
7月10日,在由世界经合组织亚洲公共治理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三方共同主办的"绩效考评与政府创新国际研讨会"上,杭州成了焦点。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在一份名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报告中用独立的篇章,专门阐释了题为"公民实践——杭州模式"的评估体系。报告认为,和以前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相比,"杭州模式"实现了向"公民满意原则"转变,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由"政府本位"向公民取向转变;和其他地方的"公众评议政府"活动相比,杭州市的满意评比体现了持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频次激增,但是,宏观上的公共政策实施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则会引发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意愿上升,而政府若不能及时、有效、民主地给予政治吸纳和回应,就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政者的政治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前的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中,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重视少数民族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建设,理性引导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疏导利益表达渠道,防止非制度参与影响社会稳定,从制度上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群体利益价值理念为突破口,通过对少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公民为本思想,倡导服务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美德。新公共服务理论蕴涵的服务行政、民主行政等思想理念,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