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求》2007,(6):78-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章岳云(1·4)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互适性意蕴…………李仁武(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轨迹………盛书刚(1·12)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汪文甫(1·17)人口发展规律与和谐社会建设………………刘德中(6·4)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管理……………………梅伟霞(6·7)在社会结构视域下浅析和谐社会的构建…段秀芳(6·12)论构建侨乡和谐文化的切入点…陈媚林石维有(6·15)·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政治发展的时空定位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探求》2008,(6)
(题目后括号里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该期页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倪德刚(1·4)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杨晓杰(1·8)以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杨雁文(1·13)以辩  相似文献   

3.
第一期【笔谈】栏目主持王银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创新关于科学发展观之“以人为本”的新解读…………郑又贤(1)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张华荣(3)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世界………………………何贻纶(5)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侯西安(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张国(8)【汉唐研究】栏目主持耿占军试论汉代文学没有沦为经学之附庸……………………陈松青(11)论唐代的献诗……………………………………………左汉林(15)论温庭筠的咏史乐府…………………………  相似文献   

4.
《探求》1996,(6)
作者名字后面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专 稿党校功不可没………………………………高记仁 l·3祝党校的事业兴旺发达……………………邻梦兆1·5把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要求 落到实处………………·,…………··,都梦兆2·3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刘小敏3·3 政治建设的思想…。…………………··李 萍6·14专 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讲政治 的重要性及内涵…………·、、杨作新 何梦洲4·3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关键在于加强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邱梦兆5·3更自觉地贯彻“两个文…  相似文献   

5.
作者名字后面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专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指南………………………………………………………………………雷鸣春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里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李洁 《社科纵横》2006,21(3):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提出的关于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谐稳定的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含义,从而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探求》1995,(6)
(作者名字后面前一数字是用担,后一菌字是页码)思想的发展历程—………………·郑泽隆萧颗明5·7·专用·__。____”””爱民是爱国之本给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的一大特点—…·林炳良5·10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信………………胡梦兆l·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造就更多研究人才,发挥理论生力军作用社会历史条件………………………………冯再翔5·12——在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朱小丹l·4研讨会述要—………………  相似文献   

8.
程旭惠  楼梁 《社科纵横》2009,24(6):177-178,174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探索和谐校园建设的主渠道,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郑杭生 《学术交流》2006,(8):131-13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2006年年会选择以“科学发展、共享和谐”为主题,突出了时代的要求,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方面表明,社会学及其各个分支都能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已经在一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前所未有的实际问题和社会政策、战略问题;二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前所…  相似文献   

10.
李卿 《探求》2005,(Z1):88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主要是指社会的各个 群体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整个社会能够表现出一种公正的状态,社会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要正确处理下述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  相似文献   

20.
专题研讨中日法律意识差异的再审视……………………………李广民/余丽萍(1:1)日本宪法上的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刘杰(1:6)论日本刑法中的占有……………………………………………童伟华(1:13)解读日本2005年公司法的大修订………………………………刘小勇(1:23)社会分化、社会协调与和谐社会………………………………伍小涛(2:1)从国际移民法视角看中国出入境中介机构法…………………刘国福(3:1)解读美国移民法及其人权标准…………………………………翁里(3:13)我国出入境法立法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