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救济概念范畴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救济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行政救济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国家有权机关予以补救的行政法律制度。它具有因行政相对人提起的补救性、争讼性、相对独立性、个案性、程序性特征。对行政救济的重新分类有助于深入认识行政救济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符合行政法律实践之需要  相似文献   

2.
行政瑕疵行为应是“行政上微小的缺点”,确立这一内涵虽然没有排除对行政瑕疵传统违法性的认识,但轻微行政违法的瑕疵可视为具有合法性,这更加有利于对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补救性行政行为的判断与识别,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违法与无效、可撤销、瑕疵之间的混乱局面,呈现一个较为体系化、具有合理性的状态。同时,通过表象分析,提出对行政瑕疵的监督与补救。  相似文献   

3.
将行政规章纳入司法监督范围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行政规章违法侵权的根源,是现行的行政立法体制和对行政规章监督体制不能对行政规章实施有效的监督所致。行政规章是行政机关作出的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反复适用性的特点,违法的行政规章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具体行政行为。司法监督与其它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专业性强、监督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对行政规章实施司法监督,是纠正行政规章违法侵权,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立法趋势以及行政诉讼的实践和国外对行政规章监督的成功经验,将行政规章纳入司法监督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实践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相关立法分散、规制目标不明确的现实困境。法院在审查生物多样性行政不作为案件时,对生物多样性损害的审查欠缺针对性;在对行政不作为是否违法的判断中,法院的司法审查内容不全面、审查强度不一致,通常倾向于采用结果标准,以生态环境损害的实然结果作为判断行政不作为是否违法的标准,这种高强度审查方式客观上违背了职权法定原则。因此,对于生物多样性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的完善,应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司法证据,以保证全面且有针对性地审查生物多样性损害;应采取过程性审查方法,对行政不作为中的裁量行为进行全面检视来判断行政不作为是否违法;同时以司法尊重原则为导向合理调整司法审查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有作为与不作为之分,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违反行政程序,侵权等,它的危害及具体表现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不作为的行政违法却具有隐蔽性,但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作为的行政违法。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部分不作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对  相似文献   

6.
在法经济学视域下对行政立法进行经济研究,是将行政立法置于法经济学视域下、环境中或语境里,运用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基础性、解析型、系统化研究;它的成本投入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必要性或适度性、效率性与效益性、程序性和时段性品质;而收益则具有物质性或有形性、精神性或无形性、阶段性或程序性、双向性或辅成性、双效性、综合性、边际性特征。这种尝试将为行政立法的前瞻性践行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它注重理论型塑与实践证成的融贯;这一视域性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行政立法研究之不足,具备一定的学术探拓精神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高校违法行政行为是在促进高校依法治校进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种行为。从权力分析的角度看,因为高校的教育行政权是一种微观的公共影响力,与师生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高校违法行政行为表现为:直接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具体利益;违法行政行为与组织内部管理权的泛化等有关;不按程序行使职权,忽略了合法性;违法行政行为多样化与矛盾的普遍性绞合在一起等等,而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权力缺乏制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违法行政行为问题,必须明确权限,严格权力行使度,清理违法规章,实行政务公开,增加权力动作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违法行政行为与行政主体的主观过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违法行政行为是否需要以行政主体的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行政主体的有过错行为必定是违法行为,但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则不一定是有过错的行为。在某些特殊场合,虽然行政主体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但是法律要求行政主体对其客观上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行为也应视为违法行为。从总体上讲,行政主体的违法包括过错违法和无过错违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确认违法判决存在“适用要件解释不同”和“与其他类判决衔接适用不当”的内外双重困境。《行政诉讼法》第74条第2款第1项和第2项应适用于被告作为违法的情形,第3项应适用于被告不作为违法情形。在与其他判决衔接时,针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仅作出履行判决而不适用确认违法判决,体现履行判决的优先性,同时在判决理由部分对被告的行政不作为作宣示性否定评价。针对被告作为违法情形,基于利益衡量、撤销意义缺失和及时救济环境公益考虑,应慎用撤销判决,适用具有补充性的确认违法判决,同时亦应体现确认违法判决较之补救措施判决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不作为违法是行政违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进行司法的最终救济,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论违法行政责任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为了深化违法行政责任理论和完善违法行政责任制度,应对违法行政责任作以下分类研究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责任和行政公务人员的违法行政责任,内部违法行政责任和外部违法行政责任;补救性违法行政责任和惩罚性违法行政责任;财产性违法行政责任和非财产性违法行政责任;权力机关追究的违法行政责任,行政机关追究的违法行政责任和司法机关追究的违法行政责任;抽象违法行政责任和具体违法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行政权力自身的矛盾性 ,即行政权力“所属主体”与“行使主体”的分离、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的不同一、“公共意志”与“权力意志”的冲突 ,行政权力就具有了双重的规定性。一方面 ,行政权力具有执行性、管理性和领导性的权利规定 ;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合法性、责任性和服务性的义务规定。权利特性与义务特性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是行政权力两种内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或不能司法审查的做法存在着和行政诉讼目的抵触、与行政复议法脱节以及与我国应承担的WTO协议国际义务不相适应、与世界上法治先进国家做法差别较大等问题,并且具体行政行为当中“零售性违法”可以得到司法救济,而抽象行政行为当中的“批发性违法”问题却无从进行司法救济也不符人类基本理性。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不仅是法治与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兑现我国国际义务、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违法行政行为的处理方式有确认无效(违法)、撤销、追认、补正、转换、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或重作行政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等。在处理具体的违法行政行为时,既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又要兼及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既要考虑是否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又要注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已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除此之外,还应结合行政行为违法的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以行政行为共同具有的一般有效要件为标准,违法行政行为可分为管辖权违法、形式违法、程序违法和内容违法,违法行政行为应当依据行政违法的不同类型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无效与相关范畴的比较,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是由于该行为重大、明显违法而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行政行为。然后,在对国内、外具体行政行为无效理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具体行政行为无效的理由以及法律后果,为我国的立法趋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经济违法而言,人们对行政违法较为陌生.这不仅表现在法学理论界对行政违法论述甚微,而且表现于实际部门中的人们所抱有的种种误解:有的以为我国尚无行政法,把“行政违法”看成是法学家的“杜撰”;有的认为违反行政法谈不上违法,否则是“无限上纲”,等等.笔者希望对行政违法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行政法制观念,以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类型界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诉讼类型是依照一定标准对人民法院审理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进行归类而形成的诉讼形态。它具有内容的概括性、划分标准的多样性及与诉讼活动联系的密切性三个特征。它与刑事诉讼类型、民事诉讼类型、行政诉讼模式、行政诉讼请求、行政判决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在本质上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行政赔偿作为国家赔偿的一种,系指行政主体及其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由此所引起的经济上的补救责任.行政赔偿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它是行政侵权行为所引起的一种法律后果.据此,“行政赔偿”便有“行政侵权赔偿”的别名.从立法上说,中国的行政赔偿始于建国初期,但行政赔偿成为一种具体的行政救济制度,特别是适用于司法诉讼程序,那是近几年的事.行政赔偿诉讼作为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出现在司法制度中,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后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行政法哲学价值观,即人本法律价值观,为行政法的基础理论与制度创新提供了价值支撑,体现了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法的价值目标。在法的价值的“应然性”选择上,人本法律价值观将“人”作为判断与选择的标准,而其“实然性”则通过执法过程中法的适用性而体现出来,它对我国就现行行政执法、行政审判和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具有导向作用。人本法律价值观是我们对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是对以往行政领域价值选择与评判标准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