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豳风·七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7-25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 相似文献
2.
黄新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1):115-120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释黍稷”等四个部分,以显示其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证明《七月》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熊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6):44-47
对于《豳风·七月》的思想,学者意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此诗对当时的社会制度、统治阶级有批判揭露之意;另一种认为其意在戒成王。两种观点间的差异根本的在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阶级地位及其主客观思想比例,但我们仍可以抽丝剥茧以相对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首先秦诗歌。 相似文献
4.
《豳风·七月》——北豳遗诗与北豳先周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社祥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相似文献
5.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
<正> 《诗·豳风·七月》,公认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西周史的一篇重要史料。但对该诗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各家说法不同。持西周奴隶社会说的学者,认为诗中的农夫农妇是奴隶,以此证明西周是奴隶社会。而持西周封建说的学者则认为,诗中农夫农妇乃农奴,以此证明西周是封建社会。当然,单从一首诗来论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很难说是证据充分;但也要承认《七月》一诗,在某种程度上确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作用。因此,我们也着重从对《七月》一诗所作的不同解释中,联系一些有关情 相似文献
6.
董希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诗经》注本自古及今浩如烟海,《七月》名篇脍炙人口,长期为世所重,各家注释不胜枚举。近译此诗,翻检一些资料,深感古书注释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也发现一些不妥之处。不敢苟同,先提出两点质疑。 相似文献
7.
蒋南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诗经《幽风·七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四季农事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幅男耕女织的农乐图。它反映了我国奴隶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初期的农业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形态,是一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奇特别致、妙趣横生的生活和劳动的赞歌。过去不少注家由于受“ 相似文献
8.
《豳风·七月》作为古典文学名篇,同时涉及许多天文、历法、民俗以及原始宗教等问题,是研究先秦文化史弥足珍贵的资料。在当前研究中国文化史的热潮中,理应重新审视。为此,本文谨对诗中一些问题加以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伟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3):88-92
潮汕地区有三件《豳风七月》图,其中一件只见于文献,两件有实物留存,从中显现出美术史与社会史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0.
王崇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146-149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1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东山》是《诗经》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中外学人言之甚多,似乎置喙难再。 文学作品的生命就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不同的发现之中。中文系九二级刘晓瀚等同学的议论,证明古老的《诗经》仍然活着,且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这些议论显然还有些稚嫩,但不失为年轻的生命与古老的诗燧碰撞而生的心灵之火花。今表而出之,于师于生,庶几有益,无论从何种角度想。 相似文献
13.
李龙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31-34
西周前期是温热天气,到中叶气候转入寒冷干旱期.根据西周气候的变迁和<幽风·七月>一诗中的物候现象,以及文献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幽风·七月>作成时间不是在周初,而应为西周中期偏早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叶晨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5)
《诗经·豳风·七月》卒章有“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对于这一段叙述所表明的意思,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农事完毕的时候,农夫到公堂上饮酒吃羊肉,欢呼‘万寿无疆’,让农夫一年勤苦得到慰劳。这个经验的发展,就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严正道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84-85
<豳风·鸱鸮>中"我"所指对象为谁,自<毛诗>至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从<尚书·金滕>的创作年代来看,则排除"我"为周公之可能性;从鸱鸮为恶性鸟来看,则"我"非指鸱鸮.<豳风·鸱鸮>应是一首禽言诗,"我"实则指鸋鴂一类小鸟.后人受<毛诗>影响,误以鸱鸮为鸋鴂,以讹传讹,遂有诸种误解. 相似文献
18.
周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氓》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诗。它写春秋初期的一个被压迫妇女哀怨凄切地诉说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虐待、冷遇的不幸遭遇。历代经师根据他们自己时代的道德标准,曲解了诗中的一些章句,对诗中的女主人公横加指摘,贬称她为淫妇。当代的一些学者虽然指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追求幸福生活、性格刚烈的无辜受害者,但未将 相似文献
19.
《卫风·氓》是《诗经》著名篇章之一。建国以来新出各种《诗经》选本及文科教材,此诗无不入选。注释方面,分岐颇多。“诗无达诂”,几可以此为典型。百家争鸣,自可开阔思路,异说杂陈,或宜择善而从。因采诸家之解,并申一得之愚,而作“解诂”焉。 一、“氓之蚩蚩,《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氓,民。指弃妇的丈夫。此处系追述婚前的情况。蚩蚩,《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韩诗》亦作嗤。嗤嗤,犹言笑嘻嘻。 相似文献
20.
黄瑞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3)
“穹窒熏鼠”《豳风·七月》第五章:“穹窒熏鼠,塞向堪户”。毛传:“穹,穷。窒,塞也”。孔颖达疏“穹窒”为“穷尽塞其窟穴也”,以“穷”为形容词,又加入“窟穴”一词,显与毛意不符。朱熹集传:“穹,空隙也。”训解较孔疏为优,“空、穷”义通,与毛传亦不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