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教师具有重要的育人职能。教师育人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仔细研究教育对 象的特点和育人工作的特点,从教师自身形象、教师的激励艺术、教师的情感力量等等方面 ,强化其育人作用。此外,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科学而准确的育人工作评价,对提高教师育 人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保东 《理论界》2008,(3):227-228
大学教师在大学生教育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大学教师课堂育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魅力课堂的精心打造、育人意识的课堂渗透、潜在课堂的氛围营造与大学课堂育人的有效张扬和最终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其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高校育人的各个要素,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立体的学生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为此,应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将专业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高校全面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创新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成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必然要求。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两者之间如何高效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全员育人举措重要突破口。所以,破除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在制度体系、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育人方法等方面探索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策略,有助于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突显大学生最佳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海波 《学术论坛》2006,(11):184-186
方法、思想、智慧、人性、创新、想象、梦想和激情在教育中比单纯的静态的知识更重要."教书育人"强调的是教书为本、育人为末,与当代科学的教育理念相悖,故应以"育人教书"置换之."育人教书"的实然化,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重视学生主体间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杨学锋 《云梦学刊》2001,22(5):90-92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互渗透、密切相关,审美教育包括教师形象、课堂教育、环境育人、学生活动等多方面,审美教育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学专业课程中,做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国家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实践中仍存在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课程融合不易、法学专业课教师执行困难、协同育人机制尚未配套等现实问题,应采取多项具体措施提升法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担负着各种各样的职责,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青年团工作者、人际关际的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医生、催化剂等等,从这多层的角色中,已足以使我们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重要、复杂、艰辛及其多功能性。当然,每一个教师做什么或怎样做是没有统一模式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教育,也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它的实质是强调“教书”与“育人”两方面相互联系的统一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同步实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随着全员育人理念的日益深入,迫切需要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本文在通过调研分析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应坚持的教育原则,正确理解其实质十分重要。本文试从教师为什么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做到教书育人、怎样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散曲兴盛年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义山 《学术研究》2003,(6):141-145
自晚明以来,人们一直将明中叶成化、弘治两朝或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作为明散曲的兴盛期,把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甚至隆庆四五朝整整百年作为明散曲兴盛的阶段,而且多以为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后。事实上,明散曲兴盛的黄金时代应在正德、嘉靖两朝,此前的成化、弘治不过是明中叶散曲初步复兴的时期,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应是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前,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后。  相似文献   

18.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 跨 国宪 政 的 比 较 研 究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必 须 克 服 的 障 碍 :一 、把 美 国 标 准 绝 对 化 ,而 忽 视 其 他 国 家 的 历史社 会 环境 、法 律背 景 和其 他替 代问 题 解决 方案 的 直接 影响 和 可能 的副 作 用。 二、假定 每 个文 化 体 系 是如 此 唯 一 ,并与世 界 共同 体截 然 不同 ,以 致认 为科 学 家所 发现 的 它们 之间 的 任何 相似 性 都显 得毫 无 意义 。 对于 比 较 政 治学 者 们 来说,他们 的 关键 问题 就 是在 比较 研究 中 如何 平衡 共 性与 特性 ,认 识 清楚 在哪 个 层次 上具 有 共性 ,哪 个 层 次 上具 有 特 殊性,并且 必 须时 时提 醒 自己 ,什 么样 的宪 政 体制 最符 合 特定 社会 的 需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