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字是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通过对汉字字形分析和字义演变来辅助汉语学习,从语言中捕捉其规律,融入特定的语用环境,从字形入手,探索字义,可以更轻松地对汉字有深刻而又系统的认识。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汉字的精髓蕴含在一笔一画中,系统掌握汉字构形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包括"斤"、"斧"和以"斤"为构件的"析"、"折"、"新"等共5个常用汉字。这些字都是含有"斤"作为表意构件的象形字或会意字,都是跟砍伐工具有关的纯表意汉字,本文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字义源流和相关成语等多个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构字理据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字典,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说文》食部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进行分析,可以发掘该部字所蕴含的传统饮食文化内涵,从而加深理解汉字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变革,并从字形、字义、字体上阐明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旨在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和外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书法史。  相似文献   

5.
汉字历史悠久,从它的形成、发展可以透视中华民族的传播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渊源。对传统“六书”进行现代诠释,从汉字的结构揭示先民的自我传播意识,从汉字的使用展现华夏民族的原始文化底蕴和哲学观念,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汉字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汉字不仅以其平面具象特征给人视觉的享受和体现审美价值,还以其和谐的韵律传播字义文化;汉字不仅具有语素特点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还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超想象性和灵活性。汉字实际上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化石”。  相似文献   

6.
简要总结了汉碑、汉简中与字义有关的三类字形演变规律,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变形义化"现象。"变形义化"是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将字形中的某一部分稍作改变,成为能表明该字字义的部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有些学者主张将“五四”以后的汉字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并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建立现代汉字学。从汉字发展演变和纯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五四”前后的汉字并无质的不同 ,将“五四”以后的汉字单独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理由不够充分 ;而作为“现代汉字学”研究对象的“现代汉字” ,应该包括汉字楷书全部发展阶段中的所有楷书字形 ,这也是现代汉字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有其与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特点。针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十分困难的现状,汉字教学应将汉字构形的理据性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字形、字音、字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字形分析,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中的符号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从符号学视角,对《说文解字》加以新的观照。把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理解和阐释,是《说文解字》中体现的语言文字思想的核心。《说文解字·叙》是许慎的汉字符号学纲领。其中,对汉字的符号性质、汉字符号的来源与演变、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构字写词的方法与条例,字符的分类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阐述。《说文解字》正文则是对上述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汉字作为字形、字音和字义的结合体,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简化和拼音化的发展道路。文章在探讨汉字本质及其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对关于汉字学习和改革的"新说"提出了质疑,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重视古文字材料的运用是王筠在文字学研究方面能够超迈前贤时能的重要原因。在《说文解字句读》一书中,王筠利用古文字材料补充、说解字形,说明字义,同时也揭示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王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修正了对于《说文》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拼音文字单纯表音,汉字却能同时表音示义,因而具有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现代汉字较古代汉字而言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字义与字形、字音之间依然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对这种联系的科学认识将有助于人们高速高效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所以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在汉语识字教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汉字知识也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种类型.在汉字课堂教学中,事实性知识强调再认和再现汉字字形与字义;概念性知识强调根据汉字字形与汉字部件辨别与判断汉字字义;程序性知识强调汉字笔画重组与推测字义;元认知知识强调象形汉字、指事汉字、会意汉字、形声汉字的不同识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字形文化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字形文化研究是探究古人在创制汉字的过程中 ,通过字形保存下来的丰富而生动地昭示其文化心态及其历史演进轨迹的资料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 ,具有深层次地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根源、挖掘汉字结构与意义蕴涵的关系、昭示汉民族的丰富文化积淀和为汉字文化学提供牢固的建构基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字义是随着社会的演变以及人们的认识发展而逐渐引申变化的,因此汉字的引申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试图从一个与女性有关的“姬”字的引申过程探求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翏”字考     
"翏"作为声符孳乳出一系列形声字,对于其字音至今仍未有一个定论。文章在探析"翏"字形体演变的基础上,对其读音作了进一步考证。在适当补释字义的同时,还考察了其作为声符的示源功能。  相似文献   

17.
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时共性与个性并存;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使用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但在文献种类上不存在明显的使用差异;汉字型哥巴文字符体系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汉字借入哥巴文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汉字在借入哥巴文系统后,在早期使用时,其字形、字义与源字基本相同,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假借现象逐渐孳乳;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哥巴文所借汉字的字体形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篆体、繁体、俗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汉字学。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形、字音、字义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考虑汉字别于拼音文字的认知特点和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把文字学理论有效地应用于留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上,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从"壬、■"字形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当前的应用层面提出字形规范统一的设想,以期为当前的汉字字形规范提供参考。从字源看,"壬"应写为"■",但历代字书中写为"壬",是为与"王"加大区别度;"壬、■"是形音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形很早就混同,字形本身已不具备区别字义的作用;在海峡两岸现行汉字的实际运用中,都出现"壬、■"混同的现象。从文字部件简化优化的角度出发,建议将"壬"确立为标准字形,将字源含有"■"的字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壬"同形,一部分与"王"同形。同时,也梳理了"任"与"仼"、"呈"与"■"的字形字义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汉字部首具有表意和检索的双重功效。《说文解字》部首为文字学部首,其作用重在表意;现代部首为检字法部首,侧重于检索功能。检字法部首是在文字学部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功能由表意转向检索。汉字字义据文字学部首确定,因此明确和区分检字法与文字学部首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在理解字义方面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同、不同、有同有异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