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日本文化,首先第一印象就是和中国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由于两国地理、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日本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此将从衣、食、住、风俗等方面具体阐述日本文化的一些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也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4,(6):56-57
在日本的“厄尔巴岛”卖煎饼詹金斯和他的日本妻子曾我瞳生活在左渡岛。那里是日本的“厄尔巴岛”,宁静隐蔽,曾是政治异见者的流放地。平时,詹金斯没事的时候就卖卖煎饼。他穿一件宽松的和服,外面套一件黄色的夹克。日本游客为一睹他的“芳容”蜂拥而来,而他的小个子和招风耳也很讨人喜欢。至今,美国的五角大楼里还严密保管着4张50多年前詹金斯写下的便条。  相似文献   

4.
樱花文化已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从樱花的花名、‘崂前慄’‘花尒’以及樱花与武士精神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樱花代表着日本国民,樱花一起绽放,一起凋谢,体现了日本国民的团结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6.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是日本宗教的核心,是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是包容力强的宗教,和佛教、儒教和道教共存和发展,是统治者的工具,又是一种现实的宗教,体现了日本人的宗教观、生死观、耻文化和集团意识。  相似文献   

7.
以家训治家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显著特色,也是东邻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积极借鉴和模仿的内容之一.然而,日本的家训在存在范围、训诫对象、编撰风格、功能作用、内容侧重、发展趋势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中国的家训,体现了日本家族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着日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古代以来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揭示了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也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生死观是武士道精神基础和精髓所在。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决定了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武士道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考察并阐述日本武士道的生死现,以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者从日本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本竹文化符号、内核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日本竹文化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顽强向上、坚忍不拔的特点,构成了日本竹文化的内核,同时,日本竹文化体现了日本民族仔细的观察力和精致的思考方式。竹文化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信仰。  相似文献   

11.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也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生死观是武士道精神基础和精髓所在。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决定了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武士道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考察并阐述日本武士道的生死观,以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段慧群 《社区》2013,(26):40-40
文化的细节体现在方方面面,日本的“傻子”文化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的是对规则的敬畏和对人的一种尊重。  相似文献   

13.
小岛良平的设计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岛良平的设计作品具有细腻的品质、隐喻的特征、崇尚自然的内容、简约的表达方式及凸显的现代精神。这是日本文化元素与小岛良平自身创新结合的产物,是日本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日本鲁迅研究主要经历了三次转向:"文学"的转向、"政治"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启蒙者"鲁迅、"文学者"鲁迅、"革命人"鲁迅和"科学者"鲁迅等心像,显示着日本鲁迅认识由表及里、从虚到实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表明了日本鲁迅研究在克服"竹内鲁迅"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学习汉字 ,运用汉字 ,发明假名 ,创造国字 ,引进外来语的演变。尤其国字的创造体现了日本对异文化进行融合、改造的才智。本文以国字为中心展开 ,揭示日本对异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对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特点,在不同场合的交际礼仪及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对双方相互加深理解,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日本社会国际化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群体、残障群体、性的少数群体、移民群体、少数族裔群体、留学生群体等造成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引起日本高等教育的关注。日本的大学通过设立文化多样性推动部门试图创造平等受教育的环境和整合多样性文化资源,使少数群体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日本文化创新并提高国际化参与度。日本高校中的多元文化共生教育实践体现了平等主义、全球视野和文化尊重与创造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学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不同派别,并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近代以前,儒学为日本迎接西方现代化的挑战,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做了铺垫;进入近代以来,儒学以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在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结合日本民族的"物哀观"的审美精神,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人美学理念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所谓"信誉"是指诚实守信的声誉,它是交往双方长期诚实、公平、履行诺言的结果。由于企业是一个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使客户感到安全、安心、满意,由此产生企业与客户间的信誉所带来的经济利润不是一次性的,于是企业与客户间的信誉才有可能引领和营建其他层面多种组合的信用,它是企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信誉需要相应的条件去支撑,其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获取企业信誉的首要条件。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世界企业界也是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之一,企业信誉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两者密不可分,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从"丰田召回门"事件讨论日本企业信誉和员工的忠诚,探讨日本企业文化的历史源头,可以在更深的层面理解日本企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征,以区别于西方近代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