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无疑他是失败的;然而,作为一个词人,他却是成功的。作为一个词人,他用自身生命来体验审美客体,并将自身的欢乐、悲伤及哀怨融入词中,真可谓字字血泪。李煜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题材内容及风格上虽有前后期之分,但都具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真"。李煜一生的词作皆真情流露,纯任性灵,直言坦率地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其词形象真切、语言真率、情感真挚,引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词到李煜手中,才有了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性情。  相似文献   

2.
李煜新论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文学奇才。他不善治国,却精于治词。李煜在治国上、政治上是个失败者。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但在政治方面对李煜的评价也应该中肯,特别是对李煜生活奢侈程度和为人的评价上,应该结合当时南唐的经济基础进行评述。在词作方面,季煜的词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他的词作具有“真性情”、“真境界”,因此深得后人喜爱,对后人影响较大,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统一于人的存在之中。人的存在是真、善、美的存在,又是和谐的存在。真是人的认识之和谐,善是人的道德之和谐,美是人的情感之和谐。因此,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人的存在之和谐,也可以说是人的存在之最高和谐。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能发现真善美存在着事实上的不统一,所以对真善美的解读与实践也就成了达到和谐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副词"真"的主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真”是一个多功能词,兼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但是,对副词“真”的性质有认识不清的地方,存在着分歧。通过对副词“宾”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副词“真”从说话者的视角,表示说话者对客观事实“真实性”方面的主观评价,是评注副词,用来加强肯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小说对边地、城市、战争等的观照与叙述都给人一种深刻的绝地感受.边荒无情,弃绝希望;战火无义,戕害人性、摧残文明;都市一片黄霉天,令人彷徨挣扎于无地.行走于他的绝地世界的又是一群弱者,内在的弱强化着其生命世界的绝望姿态."绝地+弱者"书写背后是对世界的"非优美"式观照的生命理念.这,使周文小说构成了对左翼阵营创作的某种偏离,昭示着3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真".  相似文献   

7.
荒诞人是阿尔贝.加缪在荒诞理论中描述的重要概念,也是他探索人生存方式的鲜活载体。针对荒诞人在操作层面的反抗、激情和自由分析得出荒诞人的生活追求是非本真生存的再现,并和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的局外人的本真生存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关于“是”(Sein)的论述非常出名,在相关讨论中也谈到“真”(Wahrheit):其名著《是与时》第44节题目即为“此是、展开状态与真”.海德格尔不满意传统关于真的看法和解释,试图从古希腊文aletheia一词挖掘更多的含义,比如揭示性、展开性.但是,他关于希腊文aletheia一词含义的相关论述是有问题的,他论述该问题的方式也有一些不清楚之处.从海德格尔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与真相关的探讨主要并不是为了探讨真,而是想借助这一概念来探讨“此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探讨“是”.这也说明,在哲学研究中,“真”这一概念至关重要.澄清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不仅有益于理解他的思想,而且对于西方哲学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诚与真,是五四文学获得永恒魅力的根源,也是其最明显的时代徽标.五四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儿童时期,散发着童真般的光芒,承载着诚与真的原始色调,显示了一个"健康儿童"应有的美学特征.所谓诚,即真诚,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反复强调和捍卫的人格原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论真与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的哲学晦涩难懂。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哲学原则和哲学方法与传统哲学相去甚远。他提出的现象学存在论(现象学本体论)力图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凭借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对古老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存在问题是他全部哲学的中心问题。他的美学思想同样是这一基本问题的延伸。海氏以其存在概念为基础所实现的真与美的统一是西方哲学、美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博弈是一类信息交互博弈,博弈的基础是人的认知世界。人的认知世界由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君知世界(WU)三个世界构成。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对认知世界的划分以人的信念为根据,依照个体主义方法论,可以将三分认知世界的标准界定为信念真,较之于逻辑真和事实真。信念真标准强度稍弱。根据信念真标准,言语行为博弈的结果是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优患意识和改革思想李煜昕纵观鲁迅的一生,他从学海军、学开矿,到改治医学,到从事文学,直到确认“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①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无一不说明他是一个从优国忧民到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者,无一不说明他正是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13.
李煜是晚唐五代"以诗入词"运用得最多、最好的词人,其点化前人诗句,每每能别出心裁,真正地为己所用。李煜"以诗入词"的手法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新瓶装旧酒"法"夺胎换骨"法和翻案法。降宋前,其"点化之笔"往往因袭源语诗意,于细微处加以规模,情感内容上未脱"小家子气",境界不够宏大。降宋后,李煜将故国之思与人生之慨融入词中,其点化往往突破源语的束缚,情感与思想都有较大的开拓。可以说,李煜的"以诗入词",归根结底是指向"情"的,即本于内心的真情实感。李煜点化之笔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的词是诉衷的心曲,是生命的歌咏,是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14.
关于徐州籍画家,往古时看,南北朝时出了个刘王真,他善画仕女。梁代的到沆工篆隶。唐代刘商善画山树石。五代唐后主李煜书画皆能。明代陈锋是位散曲家,他同时也是一位丹青能手。明末清初沛人阎尔梅以及铜山人万寿祺,更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书画家和抗清志士。经清三百余年,他们的墨迹遗存虽然已不多见,但他们的民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近百年的徐州,不论历史的风云怎么变幻,徐州的书画活动从来就没有停顿,而且不断地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影响的徐州籍书画家,形成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徐州籍书画家群体。他们有的远在异域,有的客居在各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苇岸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新生代散文作家,他的大自然散文强烈表达着极具现代意识的自然关与人生观。但事实上,苇岸与传统文化保持着更为本质的联系,“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深深地渗透到他的意识层面,并作用于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使之具有了“真“、“善“、“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归宿的精神世界。但历来评价李煜词的悲剧意识,都着眼于李煜国破家亡的身世去探讨。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李煜词作的细致分析,探讨了李煜词中所表现的怀疑意识、死亡意识和忏悔意识。从而指出李煜词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宗教感。这不仅表现在李煜皈依佛教的虔诚,更主要地是体现了词人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是一种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文学与人生态度。正是基于这种文学与人生态度,才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真佩服他     
我这人,有点自傲,很少佩服别人。可是,当我见到了这位老艄公,在亲眼目睹了他驾着小船在风浪中与大海搏斗的情景后,不由得从心底升起了敬佩之情。是他,使我看到了大海的凶猛;也是他,令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坚强。  相似文献   

19.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作家,有34首词作传世,这些词作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学界对李煜词作中的意象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涉及情感意象、自然意象、人物意象、色彩意象等,其研究对象较集中于梦、月、花等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其实受关注度较低的水、泪、雨等意象也值得研究,这些意象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通之处,并且贯穿李煜一生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息息相关,寄寓着他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康德提出我们具有一类被称为“视之为真”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主体对于判断的三个阶段的态度,即意见、相信和知道。康德说明他如此分类的理由是这些态度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根据是否充分,然而康德事实上谈及三种意义的主观根据和两种意义的客观根据,并且三阶段的划分是依据认知现象性所作出的。一些研究者将视之为真划归“接受”这类命题态度,从而区别于当代的信念概念,这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观点,同时也会丢失康德主张中有益于当代信念论的内容,这些内容至少包括信念的实践性目标、信念的间接意志主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