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基础上形成了概念和语言系统,隐喻思维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汉语脏
腑成语基于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领域的投射而形成概念,并进一步投射至语言领域形成词汇。经分析发现
汉语脏腑成语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思维中的本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也反映了隐喻思维的系统性及连贯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焦丽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还是一种心理现象,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外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海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
动物惯用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极高.从概念隐喻角度看,动物惯用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而且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研究发现汉语动物惯用语具有概念性、系统性、文化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拟人与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我们可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拟人。这一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语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本文揭示了拟人隐喻的两域之间的映射往往是将人的各种属性(动机、特性、活动)等等映射到客体上,使之人格化。因此,拟人隐喻表现为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隐喻一样,拟人已超越了词汇、句子层面的修饰功能,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通过对英汉拟人方面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拟人的理解,也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文化影响下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化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55-356
本文分析了在英汉语两种不同文化中,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在其隐喻结构表达式方面的对等情况和不对等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是造成英汉语中成语、谚语表达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来认识两种语言中所存在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在其隐喻结构表达式方面的差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并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54-56
概念隐喻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强调通过体验人和世界之间的互动来认识世界。概念隐喻以相似性为构成基础,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其形成机制。通过对汉语中思维类概念隐喻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补充前人对思维类概念隐喻的研究成果,并就其中的映射理论提出新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刘雪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0-83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汉语经济语篇中,且具有系统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经济事件的工具。总结其中的隐喻模式,有助于我们培养、加强隐喻思维和意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类语篇。同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够帮助留学生建构汉语隐喻思维、有效地习得汉语,理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始源域,增强汉语经济文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成语和习语在任何语言中都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它们都具有含蓄、深刻、精辟、生动、活泼的形象,本文是关于如何将汉语成语、习语译成英语成语、习语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梁萍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隐喻分析报刊英语广告,旨在能够更为深刻的明白广告的弦外之音,同时也印证系统功能语法关于选择就是意义的理论.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绝大多数广告都是具有说服性的.广告作者要创造出有效的、吸引人的广告,必须十分讲究策略.隐喻就是广告策略中屡试屡爽的常见手法.本文由于篇幅关系,只限于讨论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11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家族中固定短语的重要类别,具有结构凝固稳定、意义整体自足等特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对汉语成语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将汉语成语研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总结归纳各个时期汉语成语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其研究发展的整体脉络,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贺红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99-102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大都具有生动的隐喻意义。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往往很难做到准确的传达。实践证明要做到达意、切题、传神的信息转化,确切的理解是其关键所在。结合Lakoff&Johnsony的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通过诸多实例研究,发现英汉成语虽存在相似但有更多的差异,而对于不同汉语成语有其不同的构建,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涛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31-33
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陈抒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6):127-132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汉语仿拟成语的生成基础主要有成语结构的相对固定性、成语意义的双层性和关于原成语的概念结构.仿拟成语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主要是单域整合和双域整合. 相似文献
15.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祖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6):186-188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16.
徐彩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9)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高合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113-115
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隐喻的映射分为概念映射和形象映射 ,概念映射表现为隐性、显性和显隐拓展性三种特征。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语中的隐喻映射既存在着共性 ,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中隐喻的映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123-125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中隐喻的映射现象。作者认为,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语中的隐喻映射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Z1)
传统翻译理论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从语言形式和文体层面进行静态的比较,忽略了隐喻的认知性质。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性质出发,打破了传统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为拟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孙爱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51-54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