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忠实于原文和作者,法律语言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法律翻译要求译者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不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但因为语言的差异以及法律文化的不同,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译者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叛逆,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双语的转换活动,其间不同文本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影响.法律语言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殊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法律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分析,阐述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模糊性和冗余性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言研究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80年代,法律语言翻译专门研究起步稍晚.当今世界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从法律语言翻译研究视角,论述法律语言双语转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5.
法律术语误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译者语言水平有限,表现在拼写错误、理解不当、词义近似而致选择性错误;翻译策略选择不当和法律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误译。本文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误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提高译者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及深谙英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法律翻译是法律运行机制下的语言转换,面临法律与语言体系的双重制约。对等则是法律翻译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翻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分歧。法律是一种符号,而构成该符号的法律语言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指通过探寻法律符号意义的过程,理解法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符号学语义三角提出的翻译语义三角可以为法律翻译中的精确对等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现实中法律翻译往往受到话语环境和话语使用群体的制约,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在同一法律体系内,可以通过翻译语义三角实现法律翻译精确对等;借助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的语义参考方案、法定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区分、语言元功能等策略,可以理解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法律翻译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 ,影响其翻译的因素很多。文章通过实例从法律英语词汇、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的差异及中外法律语言差异三个方面来说明其对法律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律英语翻译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及法律知识。法律术语的翻译需要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只有注重专业术语的选择才能准确再现源语文本相应的法律功能。本文简述了法律术语翻译的现状以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结合《世界贸易组织新协定》中的典型翻译例子,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的功能首先是规范调节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信息.法律的规范调节功能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关系密切,法律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程式化的问题.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就需要做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三种对等,即法律文本整体框架的形式对等,法律语言语用功能的对等,逻辑结构的对等.不同层面的对等亦涉及用词、句法、篇章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律翻译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一种普遍实践。在法律翻译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影响文本的源语言向目标语言的转换。格特和奈达的关联和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对特殊功能文本的翻译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借法律翻译创造完善本国的法律语言有益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促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语言概括语作为一种法律表达方式,其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可以使法律条文达到实质上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体现法律的规约功能。翻译法律语言概括语应该遵循"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要忠实于法律文本原文,力求用"法言法语"去表达,灵活运用主动被动语态结构、名词化结构、不定代词和增译法等翻译要点如实地反映原法律文本语言的概括性特征,从而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立法意图和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法律翻译者正在逐步改变过去所扮演的被动角色,在翻译过程中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从法律英语的特点入手,结合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和法律的特色,从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享有的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社会已逐渐完善的当代,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律和语言二者不可或缺,法律的特质有赖于语言的本体而存在,但是,语言本身的弊病又不可避免地模糊了法律用语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法律自身加以调节,可以说法律是语言的内在,语言是法律的外在表现。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来看,法律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和工具,法律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语言。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可以助益法律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法律推定的含义和分类,阐述法律解释中语言推定的内容、分类和意义,强调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语言的语体特征如专业性、旧体词、外来语、词语的重复使用、名词化以及情态动词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法律英语词汇的来源、特点以及词汇在翻译过程所起的作用.目的是通过对比汉英法律词汇的特点,充分掌握法律英语词汇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而掌握法律文献的一般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法律文献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其自身语言的规约性,法律语言的翻译要遵循精确、统一和简洁六字准则。研究发现原立法文本中"可以"一词存在语义差异,而相应的英译多没有注意含义的不同,造成译文的含义与原立法文本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语言的精确性是相对的,其模糊性才是绝对的.文章从语言的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两方面分析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义现象,指出应当承认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并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提高法律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宏观翻译目的、文本功能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的特点和翻译原则,主张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指导法律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突出功能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Sarcevic所提出的“译者在交际过程中起积极参与者的作用”这一论断,可以分析出法律翻译的目的是“作出能够通过保证一致的解释和适用而保留单一法律唯一性的文本”。原语文本功能决定法律翻译的策略、法律翻译是法律机制中的交际行为、译文应传达原文的法律意图、译者在法律翻译交际活动中扮演着积极参与的角色等语用原则在法律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律英语所述的法律关系相当复杂,而立法者总是试图将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全部安置于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内,避免几个分散的句子可能引起的歧义,这就必然要求语言结构严谨周密,逻辑性强,从而导致法律英语中的长句多。基于法律英语长句的特点,在法律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当在理解法律英语长句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正确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处理法律文件中出现的长句翻译问题:摆正条件句的主从关系,合理使用逻辑连接词and和or以及恰当地在一个长句中放置多个修饰限定成分。这样才可达到提高法律翻译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