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息银两与乾隆时期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清代财政经济状况,主要依据<清实录>等官方资料,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文献分析方法,讨论了乾隆时期生息银两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内在过程、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特点等问题.研究表明:乾隆时期投入市场的生息银两资金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迈前代.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金融与消费品流通领域,资金出路狭窄,在乾隆前期引发消费品需求激增;货币资金通量激增;白银通量增长大于制钱通量增长;在追逐"铸息"和"平抑钱价"的货币政策驱动下,酿成中后期"银贵钱贱"的通货膨胀局面.生息银两既促使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后者也对前者发生反作用:商人对"发商生息"库帑的态度会受到银钱比价变动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甚至拒贷帑银或拖欠库帑本息.乾隆时期通货膨胀虽严重,但制信誉较高钱依然,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尚存.  相似文献   

2.
危机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它在现代危机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危机文化以《易经》为起点,随着传统社会的发展逐渐成熟。它在小农式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受到专制统治的政治因素和宗法制的社会因素影响,并存于儒家"天人感应"的文化内核之中。中国传统危机文化与政治文化、吉祥文化以及物质符号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颇多相通。科学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对于推进现实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预见性政府治理与社会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危机预警与危机应急处理同样重要.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治疗.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和谐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尽快建立起有效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也就成为预防危机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代嘉道时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唤起了一批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竞相提出各种改革主张乃至从事某些财政、经济改革的实际活动.包世臣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天下之富在农"、"本末皆富"、提倡私人商业活动、"行钞代银,夺银之权"等经济改革主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危机传播控制模型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98抗洪"到美国"9·11";从"伊拉克战争"到"中国抗击非典"再到前一段时间频频发生的"禽流感",这些都表明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不断的时代,因此危机控制日益成为社会各组织以及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文章将危机传播控制划分为前期危机预警、中期危机处理和后期危机调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一套危机传播控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社会信用危机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下中国发生的信用危机要放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中考察.传统社会是小型封闭简单的社会,人格信用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是大型开放复杂的社会,抽象信用与之相耦合.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不对称及传统道德共识的瓦解也是造成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对信用危机的治理要从多学科角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公共危机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创伤。从研究危机后的社会心理角度出发,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后的社会心理重建方面的角色定位——即"助理"和"桥梁"的角色,并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对于重建危机后的社会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危机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具有突发性、威胁性、危害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等重要特征。在全球化时代的"风险社会",冲突和危机是普遍的,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的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各种生态和社会危机频繁发生的阶段。危机管理活动包括预防危机、危机处理、危机后的恢复与治理。要达到危机处理的目的,必须重视危机决策的科学性、危机的权变管理和危机沟通管理。中国应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贵“和”传统源远流长。它的精髓是既承认矛盾无所不在,又强调人有掌握规律、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只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正确处理有关矛盾.就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身与心达到普遍和谐的境界。这个主张掌握规律,调控矛盾,争取整体协同、和谐统一的传统观念不仅对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有极其深广的影响,而且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战争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等.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我国许多现行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四海认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举世称誉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是发展贵“和”传统、拓宽“致和之道”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市民记者"的崛起,冲击了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传统的信息发布机制,对地方政府有效应对危机、妥善解决突发性事件构成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剖析危机管理中我国地方政府媒体引导现状及其发展基础上,认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高压电与高压线是相互价值的体现,这种体现是构建中国诚信社会的准则,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必然,更是保证国家和人民安全的根本所谓危机管理就是通过危机防范、危机应对及危机善后的三个阶段达成降低危机发生频次、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及寻求由"危难"向"机遇"转变的管理过程。出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克强总理可谓是个优秀的危机管理专家。他先后在4个月的时间内,在两次正式会议中提出了"高压线"及"高压电"的概念,该理论对危机管理中的危机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2013年10月8日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了有关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涵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孟子以性善论和王道仁政为理论基础,将古代的"重民"思想发展为"贵民说"。"贵民说"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民本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孟子的"贵民说"论证了"民"是政权转移的最终决定力量、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据民意选贤举能的政治主张。"贵民说"作为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调整、阐释了天与民、君与民的关系,第一次较详细地阐述了民贵君轻、君权民与的思想,起到了对统治者暴政的限制和对被统治者革命权的肯定。孟子的"贵民说"和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民本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正确理解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认识党的治国实践有积极意义。孟子"贵民说"没有成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由其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儒户"与蒙元初期的文学功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户"的创设,使蒙元初期的大批儒士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国家对儒户的实用贵求与"文以裁道"思想传统相结合,会使蒙元初期文论更加突出强调文学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形态下的频发公共危机打破了政府常态的公共管理秩序,而要对频发公共危机进行有效治理就必须树立"偶发危机"和"过程危机"的二分思维。在这一危机二分思维的逻辑指引下,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往往能切中要害、进退有序。"过程危机"与"偶发危机"相比,前者可以把系统的危机发展趋势与系统的特征联系起来,不必把危机看成是偶然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同时它也更侧重于研究由于系统本身所引起的危机。基于这一思维革新,"过程危机"治理就必须将公共危机治理更多落实到政府体制、市场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创新上。无论是政府体制创新,还是市场体制和社会体制创新都存在巨大的复杂性,难以一蹴而就。面对体制变革的滞后性,就必须针对"偶发危机"特性进行相应的基本机制建构,主要包括:预警机制、合作机制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西晋重臣裴頠面临社会冲突和危机,建构了"崇有论"玄学体系,转道本儒末为儒主道辅,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礼仪秩序。裴頠的"崇有论"描绘了从宗极群本之道,到众多差异族类品性,再到形象有分的实体,又到变化感应的理迹根源的世界图式。针对"贵无论"的大行其道,裴頠"崇有论"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有无相对相分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浅析市场经济下诚信危机的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其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空缺危机;面临着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冲击下,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及道德防线的涣散和崩溃危机。这种危机导致了普遍性的全社会范围的诚信危机,重建社会诚信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重塑社会诚信必须治本而不仅仅治标。治本,则必须从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入手,而这也正是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健康人格的心理引导,导致社会中出现"人格危机"问题。本文从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