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而且逐渐成为富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与人们的精神家园。通过借鉴文化空间理论,认为博物馆文化空间是由核心文化、符号系统和动态展演构成。作为公众社会"文化空间"的博物馆,应主要扮演文化记忆和文化创造两种角色。除了文物展示以外,当代博物馆应注重见证当代文化、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营销文物来源地以及传承区域文化等功能的实现。从博物馆的文化空间生产角度,应从营造文化氛围和举办相关活动两个方面来优化升级湖北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教化意义。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入手,对高校环境在人文景观、空间尺度、场所精神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以学生行为特点为基础,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校环境建设理念,即通过借鉴传统书院的教育空间营造方式及景园艺术手法所表达出的意境与理念,塑造既能满足学子需要,又能传达教育理念与文化精神的空间形态、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珍贵资源,是当地的宝贵财富。加强区域文化的传播,是保护传统区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保护区域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播传统区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进民众与区域文化之间关联与情感的桥梁,因此对传播所在地的区域文化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临川文化"光华耀眼,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抚州市博物馆通过举办"临川文化"基本陈列展激发了广大民众对临川文化的关注与兴趣,有效地传播了临川文化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提供知识并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的场所,它也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文明的象征。时代变化导致博物馆功能多样化,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逐渐发生了改变,博物馆的非营利性质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并不等同不可以营利。新博物馆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开始重视博物馆机构同观众之间双向沟通与关系的改变。文化领域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博物馆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博物馆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在保持其文化民族性的同时,博物馆的国际性日渐凸显。科学技术与新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现代化。中国内地博物馆面对融入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要求,需要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博物馆文化工作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广州博物馆众多,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乐于参观学习的地方,利用博物馆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基地,通过文化的沟通,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岭南文化的自豪感、归依感,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易于形成以博物馆为平台的多元文化朋友圈。通过对文物和史实的解读可进一步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理想信念、力量凝聚、精神塑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把博物馆建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基地,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参与的活动机制、方便快捷的服务机制和倾听呼声、反映诉求的联系机制,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家园,形成共画“同心圆”的紧密关系和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身学习成为人们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 ,网络教育具备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同时给人们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场所 ,也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越剧在博物馆阐释与展示实践方面面临主题博物馆少、展示空间老旧、阐释与展示手段单一、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效率低等问题。作为表演艺术的越剧本体在曲调、身体语言、舞台空间等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形式的特殊性,其舞台表演本体应成为博物馆阐释与展示的主体。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应借助技术手段推广和传播越剧艺术本体,构建年轻人喜爱的精神生活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的文化引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物标本的珍贵典藏和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最佳素材和丰富资源,打下了雄厚牢固的基础。一、博物馆是陈列、研究、珍藏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是帮助人们连结古今的纽带,这种保存下来的传统精华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博物馆历来被视为史实的宝库,人类文明的精华,闪烁着知识和智慧的奇妙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厚重的立体百科全书”。对一个城市和地区而言,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和文化素质的体现,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区呼唤社区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云 《社区》2004,(4):18-19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然而,在我国城市住宅建设中,社区图书馆建设却凤毛麟角,许多居民在享受了社区内幽雅的居住环境及齐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无不感叹在社区内缺少一块“文化绿洲”。因此,创建学习型社区呼唤社区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专题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铁路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对现代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审美取向与文化价值提出了一些见解,采用了一些新的表达手段和方法,将单一的视觉空间升华为“视听空间”,力图为现代专业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意境的创造找到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民族博物馆是民族文物搜集、保管、陈列展览和研究的专门机构。它通过民族文物的陈列与展览,展现了各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和普及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把文物中承载的各种信息抽取出来,将传统的静态文物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使访问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在博物馆中漫游、学习。因此,以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为原型构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通过向访问者全面展示蕴含在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外,充分结合人机工程的特点,将用户的心理特征、使用习惯和学习兴趣纳入到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中,最大限度考虑"人"的使用因素,不断突出人与虚拟博物馆之间自然、流畅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访问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访问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使东巴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空间、物界、行动、时间、自我异化共同催生了乡愁,促使人们踏上“寻根之旅”。乡愁表现为人对于特定的空间、他人以及自我的眷恋却又无可奈何的疏离。人与博物馆在真实的互动中产生的记忆、情感、对照以及体验纾解着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乡愁。游客通过参观乡村博物馆再次将自身编织进地方、人际和自我的网络之中。因此,在城乡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以乡村遗产、民风民俗、建筑、生产生活方式为展示内容的乡村博物馆,可以成为游客排遣异化、寄托乡愁的重要场所以及城乡文化、情感双向流动的接触地带。文章中所提出的异化、接触、博物馆化的真实等范畴有助于博物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为乡村博物馆旅游、休闲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收集与获取与人的发展关系重大,作为应对信息社会的一项重要策略,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信息社会,教育公平应该重点考量能否公平地满足人们终身需要学习的机会。媒介素养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素养,培养人们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重视和发挥教育所具有的减少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以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5.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儿童逐渐远离自然环境,集中表现在儿童的活动与学习空间从田野自然转向人工化的室内游乐场。自然环境充满丰富而新奇的自然元素,并为儿童提供多元的感官体验和冒险的机会,因而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具有创造性,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品格的正向发展。儿童长期频繁地与自然接触,有利于其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面发展。面对儿童与自然疏离的现状,研究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改造学校和社区的物理环境,创建自然化的儿童游戏场所,也可以采取形式丰富的基于自然的教育,使儿童重新回归自然。儿童通过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活动与学习,可增进与自然的连结,进而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比例,并增进环保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园林的核心本质与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园林化教育环境与近代校园规划实例虽然形态各异,但在场所精神的追求上却一脉相承。在以儒学、理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园林化环境中蕴涵的人生理想、美学意识和人文关怀,是中国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基因,也是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名鼎鼎的上海博物馆无需介绍,但你知道在这座城市内,还散落着各式各样的专业博物馆或形式各异的学习体验馆吗?喜欢服饰,有专门的纺织服饰博物馆;喜欢集邮,有专门的邮政博物馆;喜欢陶艺,有专门的陶艺工场……就连剪纸、蛋壳画、面塑等都有它自己专属的体验馆。如今想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市民,不妨去日前挂牌的八大"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尝尝鲜、看看宝。今年6月初,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  相似文献   

18.
教化场所是传统徽州民居中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场所空间。文章在分析教化场所宗族观念、礼制思想等特点基础上,分别从宗祠、庙宇、院落空间、书院、戏台等五个方面,对徽州民居的教化场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徽州传统村落充满自然活力、亲善情感和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19.
服装专业博物馆作为服装文化、艺术和技术的载体在服装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建设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于中国进一步提升服装教育乃至服装产业总体水平尤为迫切。服装专业博物馆除可以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外 ,主要承担服装教育和研究的基地功能。它是服装史论、服装艺术设计课程的生动课堂 ,也是对学生的服装文化和艺术的潜移默化和设计灵感激发。同时 ,通过服装博物馆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服装文化和服装理论研究的深入 ,并进而使中国的服装教育水平再加提高。关于东华大学建设中国服装艺术博物馆的设想也一并简述  相似文献   

20.
正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艺术最为集中的场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背景下,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宣传功能显得尤为突出,进而提出"将博物馆搬回家"宗旨,即将博物馆所呈现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现出来,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文化与旅游两部门合并,给文化创意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拓宽了展示平台,使文化创意产品进入旅游系统。另一方面,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