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视文学史知识、忽视文本细读是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病。外国文学教学需重视对文本的细读,形成以细读文本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的科学教学结构。以《包法利夫人》为例,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阅读范式:专题研究与文本细读结合;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以关注细节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2.
如今电脑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导致了文化快餐的盛行。80后、90后"浅阅读"现象越来越严重,民族院校学生又有其特殊性。而文学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故而我们认为,应真正确立文本细读在民族院校文学课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方法上对学生细读文本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说体裁的阅读教学一般集中在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上,其中在《祝福》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又通常聚焦于祥林嫂,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这一关键形象很容易被忽略。本文重点抓住“我”这一叙述者形象,在了解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了解文本中各类人物的性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剖析“我”的内心世界,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挖掘鲁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和现实间的联系。结合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从《祝福》的单篇阅读走向鲁迅作品的群文阅读,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学会多角度阅读与思考和多角度、有创意的写作,以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趣和鉴赏能力,进而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法论层面的抽象论述,关于其具体路径或者实践性步骤的理论发掘依然是个空白.回到微观层面,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特性,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可落定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词细读;其二是结构分析;其三是语境把握.这三方面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中叶盛行于西方的"细读"批评理论对西方文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学界仍有不少人把"细读"批评理论看做是西方文学理论的独创,并常常运用它来解读各种文学文本。其实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最早、最常见的话语分析方法—言、象、意的文本分析方法,才是最早的"细读"批评理论。中西细读批评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力求透过语言的外壳把握文本之一,如注重对语言的字、词、句构成;声音的节奏、格律;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细致分析。"言"即等同于西方"细读"批评对文学文本的声音层面、意义单元的分析;"象"即等同于西方"细读"批评对文本的意象和隐喻;象征和象征系统的仔细阅读和分析。"意"是中西"细读"批评共同的追求,然而在对"意"的深切领会上,中国式的细读批评主张凡是与文本有关的内容都纳入到对"意"的探求之中,如通过对文体、作品风格、时事、地理、风俗等全方位,立体剖析以深究文本之意。如果从细读的角度出发,中国式的细读批评比英美细读批评更为精致丰富,甚至超越了英美细读批评,是细读中的细读。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式教学是实践教学改革精神的具体化,它对于完成文学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文本细读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本细读式教学需要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示范与导引是关键,学生的集体协作与深入思考是重要环节,学生讲授是文本细读式教学的表征,教师的补充、总结是文本细读式教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关于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其间,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构思阅读的过程,教给学生阅读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意义。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翼,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将人文性作为其最根本的属性加以强调。“文本细读”提供了一套对经典文本进行意义分析和价值评判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平行研究”旨在揭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借助于“文本细读”与“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将可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9.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10.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述类文本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任务分析是一项在现代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对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首先,分析学习结果类型,设定教学目标;其次,分析学生起点状态,确定教学内容;最后,分析学习条件,选定教学方法。用任务分析指导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白话文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和部分戏剧、诗歌、说明文,既有中国作品,又有少量外国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的比例达三分之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了。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好白话文,对完成《大纲》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用现代语言表达思想、观点和反映事物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好其它学科,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文学批评理论作为依据,对英语专业的传统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新批评"理论所强调的以文本为基础的主张,将这种主张用于文学教学中,将有助于避免贴标签似的印象式批评,使学生通过细读原著,培养起踏实的学风,还能真正体会到文学的魅力;"读者反应批评"则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不可或缺.在文学教学中,只有使作品与学生的人生经历与人生目标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一定的人生启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这门传统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现代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掌握一定的当代西方文论知识对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颇有益处。在评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借鉴沃尔夫冈.伊瑟和斯坦利.费希等人提出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教材所选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培养学生新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进而系统构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研究一般是以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为本体,而英美新批评派研究文学的侧重点则在于作品。细读是研究作品的方法之一,也是英美新批评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核心在于以文本为中心,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其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本文以易安词中的《一剪梅》和《声声慢》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本细读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独立的思想、开放的观念、丰富的情感,又要有探究意识、挖掘教材的能力.开放课程资源,具备枸建文本的能力。因此,高师院校的现代文学课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相衔接.以文本细读、作品鉴赏为重点,重建文学阅读观念,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而采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教学中心,在教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成舍我的研究,大多将他的从业经历与思想沉淀割裂为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出于政治气候的考量,当前大陆的相关研究,极少将成舍我在台湾时期的作品文本作为考察对象。对成舍我在离开大陆之后发表的作品进行细读,结合成舍我子女的回忆录及大陆和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尝试梳理出成舍我心路历程的基本轨迹,进而揭示在历史大变局中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成舍我走上歧途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篇章中的隐藏文本可以说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但是隐藏文本的明示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隐藏文本的明示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文中分析了产生隐藏文本的诸多缘由,进而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笔者指出:隐藏文本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隐藏文本的教学;让那些隐藏文本成为学生以待开发的宝藏,他们会在隐藏文本的探索和求证中获得莫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13-116
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典文学文本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不定、师生阅读兴趣较低、解读方式一元化、阅读教学评价模糊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综合的改革,转化经典文学文本的价值、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视听媒体、激发师生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文本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