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宋庆龄在革命战斗的一生中对国共第一、第二次合作做出的特殊贡献及对第三次国共合作所做出的努力,并从爱国主义角度总结宋庆龄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一国两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其时 ,既有中日间民族矛盾 ,又有国共间阶级矛盾 ,关系错综复杂。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在中共成立之初,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根据他对中国时局的调查研究和借鉴以往在殖民地开展革命的成功经验,首次提出国共合作的主张,积极与国共两党接触,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他说服共产国际采纳并支持他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促使中国共产党接受和实行党内合作的形式,提议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终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顺利实现。所以,马林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首倡者,也是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的重要决策者,更是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促成者。马林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至关重要,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1924年第一次国共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携手并肩,掀起 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程中,作为革命策源地和根据地的广东占据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共两次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对政党制度的重要尝试,为新型政党制度的最终建立提供了扎实基础和宝贵经验。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各有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党内合作、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第二次主要是党外合作、谈判协商、合作与斗争并存。对两次合作的因由、特点、作用进行再探究,以及对在此期间的介于国共两党的中间性党派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创立、坚持和践行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情况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两党政权合作,也有两党军队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第二次国共合作处于一个既有利又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从这些特点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始终...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重新获得地方执政权力,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转机。未来国共是走向合作还是对抗?文章从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以及新时期国共两党的接触来分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对未来国共两党合作前提和框架、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内容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第二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高潮,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两次合作,留给世人以诸多启示。国共两党应进行再次合作,为反对台独、完成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国民党之于合作是出于内外交困的逆境,中国共产党之于合作是因为远大的阶级目标和本身相对弱小的阶级力量,苏俄之于合作是根源于其国际环境的恶化与巩固新政权的需要。这一系列矛盾因素的彼此互动,终于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蒋介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蒋介石在对待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呈现出的复杂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确评价了他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所作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4.
马林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正式代表,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年之中,他三次来华。第一次来华,在他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召开。“一大”后马林就开始关注孙中山及国民党。马林考察各方面情况,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第二次来华,马林提议召开西湖会议。西湖会议确定了国共两党有“党外合作”转向“党内合作”的方针,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合作的具体事宜,党又召开了“三大”。马林以“三大”代表的身份第三次来华。“三大”最终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具体方针及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求大同,存小异,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策略性,以<八一宣言>为标志,几经努力直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国共合作才得以最后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新局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当时双方合作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合作体现在党、政、军三方面的形式并不相同,具体可概括为党外合作、“一国两制”和军内合作,虽都经历过曲折,但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合作。这为当前党中央倡导的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联俄、容共是孙中山晚年的两大政策,但容共实为联俄的副产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久未确立,容共政策自无从推展。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比较早地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实质性准备,最终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推展国民革命的重大决策。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源阶段,国共两党和苏俄及共产国际为探索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必将开启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日期,国共两党因共同的民族利益走到一起,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且坚持在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于一定时期、一定形式、一定程序上的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国共合作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事事合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各自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走向分裂,从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透过潘汉年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活动,介绍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蕴酿和形成时期两党关系变化中一些重要历史事实,揭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三大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近三十年来,对中共三大的研究仍是中共会议问题研究的热点,产生了一系列新成果。内容包含中共三大的会址、主题、评价、人物、与共产国际关系等方面,促使中共三大研究向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方向发展。在新时代,对中共三大的研究应该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中共历次会议的大视野下,坚持大历史观,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