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大学英语学习中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而是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能动性地加工,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文章结合M ichael Short的语篇视点标记理论,以《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为载体探讨语篇视点标记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即学生如何以语言的形式同作者进行无声的交互,提高自身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也是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新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受到关注,而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进展又为文本的理解赋予了新的含义。与认知科学相关联的认知诗学关注文本如何被理解以及语义如何产生,其广泛的跨学科性拓展了对文学理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认知诗学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式,探究文本的风格对读者的潜在作用,为文学文本的理解过程提供语义产生的依据。认知诗学还可借助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等与认知相关的学科的研究成果而逐渐进入认知理解深层,将文学思维和人的基本思维相结合,从新的视角阐释对文本世界的感知以及情景想象的产生来源,从而较深入地触及文学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图形/背景在王维田园诗中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通过对王维田园诗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对王维田园诗进行透彻和深入的剖析, 从而为古代诗词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英语名物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理论对名物化都有过讨论。分析不同语言流派对名物化的研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名物化在构建语篇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展示名物化在语篇构建和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对名物化的功能与认知研究将有助于语篇教学,特别是科技语篇的写作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该著作既讨论了文体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文体学的界定、研究范围、文体分析的目的、分析语料、文体学的原则等,又关注话语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跨学科性质,如文体学与语用学、话语中的互动、戏剧文本样例分析等,还涉及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范式——认知文体学或认知诗学,用翔实的例证论述了认知语言学里的诸多经典理论,如图式理论、图形和背景、认知语法隐喻、语篇世界理论、指称转移理论、语境框架理论等,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各类语篇的阐释活动中,这样的阐释不仅有利于读者正确把握语篇的语言艺术、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而且还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读者的认知推理活动和它们如何影响读者对语篇的意义阐释。作者预示语料库文体学、认知文体学、批评文体学、多模态分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著作理论视野开阔,融知识性、前沿性、实用性于一体,有力地展示了文体学研究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用文体学是随着文学阅读和分析的"认知转向"而兴起的一门年轻学科.它对文本产出和消费过程中的意义生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文学的终极目标""人类智慧的升华"的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文体特征,如图形与背景、认知指示语以及概念隐喻等.通过对研究范式以及具体研究示例的初步探讨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指称词语的应用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阅读质量。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的兴起,认知语境域理论在不同层面显示了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文章以认知语境域解读指称词为例,将语境域中结构的凸显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英语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曾提出文本分析有两个重要模型:上至下及下至上模型(Top-Down Model and Bottom-Up Model),前者从图式建构出发,后者立足于语篇结构分析。文学文本解读是两个模型共同作用的过程,是读者自身努力达到图式(schemata)与语篇特征平衡的能动性选择过程。文章以卡明斯诗歌为例,指出其诗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语篇结构缺乏激活图式所需的显性线索,进而以例析证明双向解读策略是解读卡明斯诗歌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运用图式理论和意象图式探讨矿冶文学的代表作《r古巷道》在语篇理解上的功用,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运用文学语篇构思因式和意象因式来分析小说,可以探索作者生成语篇的认知过程,了解小说情节的整合组接方式,分析读者理解语篇的认知过程,帮助读者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白杨礼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正日益显示出对人类语言独特的解释力,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所形成的认知文体学,也已经正式成为文体学领域的新成员。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该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已在西方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该理论对矛盾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进行了文体和话语分析,从而验证了用该理论对文本强大的阐释力和解读汉语文本的可行性,结论同时指出了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微观、宏观与语用三个方面的衔接特征及在解读语篇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衔接手段的学习与应用,以便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降低解读语篇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12.
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指称转喻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和运用,但目前指称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称转喻在句子中的指称功能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很少关注到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指称转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段,而且还是文本建构者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读者理解和阐释文学语篇的一种思维方式.除了具有指称功能外,指称转喻还具有重要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认知诗学的三个主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以视点为代表的图式理论,分析它们对文学阅读的影响,并指出认知诗学分析法为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阅读——这一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为研究对象,根据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对三种阅读过程模式的比对、分析,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应建构一种由“内“而“外“的、双向的评判型大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篇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篇转喻是将认知语言学思想应用于文学鉴赏的崭新视角,认为文学作品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现象。本文旨在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对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进行剖析.为中西方诗歌意象分析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本世界理论是认知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世界理论中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和亚文本世界三层次将作者、文本和读者密切结合起来,以文本为分析对象,在兼顾作者的基础上,读者根据文本信息和已有的文本经验形成心理表征,构建不同的认知世界,对文本进行解读。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断章》主题多样性成因进行统一阐释,验证了文本世界理论对语篇意义构建的强大阐释力,并揭示了文学文本的解读不是封闭性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通过语篇进行交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建构学生的认知语境,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篇阅读理解是阅读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对语篇阅读过程中静态的表征与动态的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语篇阅读理论与模型。语篇阅读认知研究从其发端到当今经历了许多转折,在理论基础、研究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研究不仅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语篇阅读理解认知过程的认识,也为今后的语篇阅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资借鉴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句法知识和语篇知识对EFL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法知识和语篇知识是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与EFL学习者的句法知识、语篇知识以及其阅读理解有关的研究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并指出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应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并为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