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将现实主义推向高峰,画家们利用写生这一手段深人生活,体会生活,表现生活,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写生在绘画中地位的提高也使得绘画题材空前的丰富。本文通过介绍写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写生观如何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接,同时将二十世纪后半期典型的山水画家加以分析,阐明写生对于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形象地反映了绘画中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将这一中国古典画论引入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既可以避免在教学中对西方绘画语言样式的生搬硬套,又可以克服在借鉴西方绘画形式的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进而努力使教学方式更趋民族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色彩语言独特,强调主客观的统一;西方宗教绘画语言简单且象征,疏离现实生活;油画的出现加强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古典主义绘画是严谨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绘画科学性语言的典范,但有“重形轻色”倾向;印象派绘画完成了色彩变革,创立了现代写生色彩学;近代画家们都把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刑罚本质观     
关于刑罚的本质的认识一直是西方刑法学者的争论热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刑法学者间关于刑罚本质的几种观点的比较分析,确立一种相对合理的刑罚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从透视看中西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审美观照方式,西方绘画通过自身的文化演变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来自于中西两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表现及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注重“自娱”,强调感性。西方绘画由于偏重于写实主义及对科学的崇尚,所以表达方式倾向于理性化。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方式。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全然不同于西方人的空间感觉,但若以跨文化视角,尝试以西方艺术心理学图式论和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美学观念互证式的阐发,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贡布里希等人的图式论相当圆满地解释了图像艺术风格和历史演变内在心理学规则。它不仅可以说明西方艺术史,同时也可以用来阐述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美学观念。通过对中国绘画中胸中之竹、意在笔先和成竹在胸等传统命题的图式论解释,进而透过中国古典绘画以大观小、以小观大和远三个传统命题所反映的中国绘画的空间图式,不难发现中西美学虽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却又殊途同归。可见,借助西方图式说来解释中国的古典绘画空间观,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绘画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探究了与其他文化中绘画空间美学相近的图式原理;同时,中国绘画美学独特的空间命题和观念反过来丰富了我们对图式说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种超越异同比较的美学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西古典喜剧观的比较,认为中西古典喜剧在文化模式、历史生成以及审美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异同。在喜剧观上,明显呈现出中国人重讽谏和审美,西方人偏讽刺和视丑。指出中国的喜剧与悲剧都是一定体制范围内的喜剧与悲剧,不存在与悲剧观绝对对立的喜剧观,而西方悲喜剧则有着严格的体系界定,其悲剧表现崇高,喜剧表现卑微,从而使得西方古典喜剧观体现出强烈讽刺与视丑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对语言的关注热度呈现出时代的差异。中国文化早在先秦时代就对语言有着极大的关 注,使语言的探讨成为显学,在此之后,对语言的关注逐渐式微;而西方文化明确地以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一 种范式,则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最终奠定。对中西语言观与话语规范进行比较研究,以中国先秦时期的语言 观与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后的语言研究为案例,以道与言、名与实、言与意三个问题为论述线索,比照中西 语言和话语规范的异同,可以为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提供哲学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在现今的中国,美术是较早地接受后现代主义的。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人们对后现代绘画开始争鸣,认识也逐渐清晰起来,并在近几年的画坛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倾向。表现特点为:一是多元共生的趋势;二是西方中心意识的逐渐减弱;三是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四是对绘画语言的重视;五是艺术商品化急剧发展;六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即雅俗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弗洛姆作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一个拥有终极关怀的社会人文学者,他毕生关注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在这种关注过程中,他阐发了他对人类的看法,阐释了自己的人性观。弗洛姆的人性观是独特的,是一种文化的、自由的人性观。它认为面对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人类应抛弃商品拜物教,学会放弃、解脱物欲对自己人性的枷锁,以此培育人类的自由人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三个方面对藏族本教、古波斯祆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看出本教、祆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之间的异同及三者都存在的二元论、三界观和多层天界观等文化元素。而原始宗教意义上的本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上则具有更多相似点,它们后来的神灵结构也都受到了祆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写文明史     
怎样建立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界一直在奋力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抓手,无法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话语是在言说中呈现的,或者说,话语最先是在对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各学科史)的认知与言说、叙述和阐释中形成的。例如,中国的“春秋话语”,是孔子撰写《春秋》,从历史叙述和言说中建立起来的;同样,西方的话语权,也是从撰写世界文明史中确立的。无论是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对东方文明的贬低,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提出了“轴心时期”这一话语,都是在文明史的叙述和阐释中展开和形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致使当下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是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对西方错误的文明观进行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  相似文献   

13.
绘画是由材料体现物质媒介的创作过程。文章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阐述绘画媒介对东西方艺术异同的影响,探讨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认为当下艺术家应当在绘画介质上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绘画写生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关于写生必要性问题和写生与创作作品的矛盾性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写生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另外本文进一步思考了关于绘画风格的评价和各种绘画方式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世纪中国儒家学者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并将徐复观的批判言论放在20世纪东亚思想史的视域加以衡量.首先归纳徐复观对近代西方文化与思想的评论,他认为西方近代文化缺乏人类爱,而且充满反理性主义倾向;接着将徐复观对西方文化的评论与中日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意见互作比较,以观其异同;然后将徐复观对西方文化的意见,与他同时代的钱穆与唐君毅加以对比,以显示所谓"当代新儒家"这个学术社群的同调与异趣;最后综合全文各节论述提出结论:徐复观既通过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价值而批判西方近代文化,又经由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而完成更深刻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重在慈善文化建设。近五年来,学术界围绕慈善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着重探讨慈善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有的分析了中西方慈善文化的异同,还有的学者就如何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有利于研究进一步深化,也有利于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实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最后指出了西方网络文化研究中的不足,特别是西方学者缺乏对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国际合作观霸权合作、制度合作和阶级合作.西方学者的国际合作观无论是在理论假设还是在现实解释力上都有其不足之处,并总是体现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局限性.中国学者需要在借鉴西方国际合作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政治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管理人性观研究及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西方不同学者的管理人性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方管理人性观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管理在引入西方管理人性观时应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新的观视方式和思维态度.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解读西方绘画的现代性转向,能够开启新的视域去审视西方现代绘画,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新内涵和另类意义.从现象学直观来看,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首先体现在绘画语言的自律性肇端,以及艺术语言由再现走向表现.现象学悬置昭示了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是绘画观看态度的转变,将绘画视角转回到生活世界本身,回到绘画艺术自身形式的建构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凸显出西方绘画在现代性转向中,高扬绘画主体的审美意识,朝向绘画本身,使人与客观世界建立的审美意向成为绘画的主宰.图像意识分析方法则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视觉图式所具有的游离性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胡塞尔现象学能够深化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