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今日南国》2010,(5):25-25
合浦汉代古墓群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为汉代古墓群,约有1000座以上,是广西最大的古墓群。古墓群分土坑墓和砖坑墓两类,陪葬器物丰富,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玛瑙、琥珀及陶器等1000多件。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贸易关系、友好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2.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对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的种类、质料、制作技术、典型器物特点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考古学文化,一经发现便倍受国内外考古学者的广泛关注。石铲和石锄是兴隆洼文化的典型农业生产工具,数量较多,形制特殊,在其他同期文化中少见。本文拟结合以往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石铲和石锄入手,通过分析其出土的生产工具、动植物遗存以及当时的环境状况,对兴隆洼文化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荣友 《南都学坛》1999,19(2):10-12
汉代音乐文化史料较少,很难窥其全貌。根据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等音乐文物,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可知汉代音乐文化呈现出艺术形式多样、乐器品类众多、服务对象广泛的繁荣景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政治的大统一、经济的繁荣和音乐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古代波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介站”,其文化曾对中国伊斯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波斯银币等文物的出土,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6.
偏堡文化遗存的发现已逾半个世纪了,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土,这种文化遗存逐渐显现出了其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其陶器分期、年代及该文化因素的传播与迁徙等问题的探讨是增进对该类文化遗存了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石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遍布于古蜀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献与民俗材料进行综合比较考察,发现这种泛崇拜现象的背后潜藏着深层的文化蕴涵,即蜀民思想中有着共同认知:石具有生殖繁衍、驱邪祈福等实际功能,于部族之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更是亡魂必定的回归之所。因此,蜀民便对石进行虔诚膜拜,以期获得于已有利之效用。  相似文献   

8.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杂志和《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上有较多汉代江南的铜镜资料。汉代江南有发达的铜镜制造文化。固着在铜镜上的花纹、铭文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的各种信仰和社会风俗。汉代江南铜镜文化与中原铜镜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种类多,蕴藏量大。特别是辽西地区出土的鸟化石,填补了地球鸟类早期进化的一段空白,在世界生物进化史上,尤其是鸟类进化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辽西化石为世人所瞩目,辽西化石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对辽西地区化石的种类及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辽西化石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三星堆出土的主要器物显示出古蜀人已迈入了文明的门槛。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古蜀人的思雏以原始“意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模仿性、具体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11.
双墩文化符号和黄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符号、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符号、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符号、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符号渊源各不相同,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双墩符号的结体比以往各地出土所见到的史前刻画符号更为复杂多样,具备了构成文字的某些基本要素及其特征。就双墩符号的性质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地域性的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地域性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2.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大甸子基地出土的玉器约有80多件,器型和种类繁多。根据考古资料,其中一部分属于前期文化、同期诸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还有一部分因资料不足未能确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3.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从而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大甸子基地出土的玉器约有80多件,器型和种类繁多。根据考古资料,其中一部分属于前期文化、同期诸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还有一部分因资料不足未能确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陕北、晋西北的黄河沿岸地区相继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山西柳林高红遗址为这些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但是,由于李家崖文化发现早,学术界习惯上把高红遗址归属于李家崖文化。近年来,随着我们对高红遗址的深入研究发现,高红文化与李家崖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实属两种文化。所以,高红文化具有独立命名的必要性,不能把山西高红文化与陕西李家崖文化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莒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是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深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本组文章对莒文化从多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尹盛平的《莒文化源远流长》一文认为莒文化的直接源头是大汶口文化,在其后发展中与龙山文化、商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认真发掘和研究莒文化,不仅对于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文化的发展史有益,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孙敬明《从莒地出土两周十四国金文看莒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一文介绍了莒文化区域内出土齐、鲁、诸、莱、郈、曹、陈、徐、吴、越、樊、黄、邛、楚等十四国(族)之有铭铜器,这对探索莒文化交流与影响大有裨益.蔡运章《大汶口陶罍文字及其相关问题》一文认为目前所释大汶口陶罍文字应是大汶口先民祭祀天神时“制器尚象”习俗的产物,可名之为物象文字,这种神秘文字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对探讨中国文字起源和形成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汉墓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大体概括为历史哲学文化、天文地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纹样文化、色彩图案文化等,涉及考古学、社会学、医学、美学、手工制造业等多学科。作为考古重要发现,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装饰的重要代表,其文化价值显著,主要体现在装饰语言的应用之中。本文从马王堆漆器的文化价值延伸至装饰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化表达,以探讨其装饰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具有八千多年历史的漆艺术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此凸显马王堆漆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坝文化是分布于重庆峡江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有新的考古资料出土,学界也对该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坝文化以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偏堡文化遗存的发现已逾半个世纪了,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土,这种文化遗存逐渐显现出了其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其陶器分期、年代及该文化因素的传播与迁徙等问题的探讨是增进对该类文化遗存了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齐家文化半地穴式房址的集中发现,是沈那遗址的一大特点.随着生产、生活用具以及玉器、青铜器等礼器的出土,沈那遗址真实地反映了齐家文化的生产生活实际,呈现了人类聚落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