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敦煌俗字产生年代起于西晋延至北宋初年(咸平五年),其中大部分俗字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宋本《玉篇》是中古到唐宋时期历史汉字汇集之大成者,对其间各个时间层次的历史汉字进行了定型规范,其中亦收录一百多个俗字。本文以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俗字为例,通过俗字字形再现的方式,从笔画、构件、造字模式三个层面考察两者在字形方面的差异,总结差异规律,并探寻差异原因之所在。宋本《玉篇》作为传统正字学字书所具有的规范性,决定了其在收录俗字字形方面的不全面性。宋本《玉篇》是与传统的正字学一脉相承的,这就说明其主要任务在于收录规范社会用字的正字。而魏晋六朝社会用字混乱的状况亦在客观上推动了这种"规范"行动。敦煌文献并不仅仅只有佛经文献,亦有许多通俗变文、蒙童识字读物、账本等,而其书写者的身份和地位更是庞杂繁多,使得敦煌俗字字形繁复多样,由此导致其与字形单一的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写本文字是手写文字,相对于印刷文字在字形上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而"写本时期"正处于汉字书写无定格,讹俗随发,形体混乱至极之时,这时的俗字既有继承沿用,又有创新与罢用,每每具有其时代特色。于是作为写本文字之一的敦煌俗字便具有了较大的随意性与独特的时代性,由此形成与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收字力图包举古今,按字形数收字,但汉字俗异体繁多,往往会失收一些俗字形体,俄藏黑水城文献中部分俗字可以对其进行证补。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異同考辨》①一文之后续补而成,主要探讨了"俗省一橫"、"俗省一竖"、"俗省多画"、"俗增笔划"、"俗改结构"、"俗改部件"、"杂类俗字"等七个类别的特征俗字。通过俗字、避讳字字形的比较来判断作品真伪,并由此证明书法家亦未能免"俗"。  相似文献   

4.
汉语俗字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的二十多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辨,并纠正了旧辞书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张涌泉:《汉语俗字新考》指出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  相似文献   

6.
《龙龛手鉴》古俗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辨字典古字俗字 ,得力于语言文字理论 ,但也不能忘了字典自身的体例规则。这些体例规则正是前人运用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古字俗字的成果在字典中的规范体现。《龙龛手鉴》一书的“A ,古文 ,音B”及“A ,俗 ,音B”两种体式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许多古字俗字 ,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俗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它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适宜于平民百姓使用。①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汉字形体正俗之别自甲骨文时代便已存在,②汉  相似文献   

8.
一、俗字和正字法这里所说的“中国俗文字”,是指汉字中的俗字。因为“汉俗文字”这样的名称没有人用过,颇览生硬;“汉字俗文字”也很囌噜别扭;所以比照“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等名称称为“中国俗文字”。唐人颜元孙著了一部《干禄字书》,把汉字分成“正、通、俗”三类。他说: 自改篆行隶,渐失本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  相似文献   

9.
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以迄五代宋初,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敦煌俗字材料整理辑录、理论研究、类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敦煌俗字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对后来学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祭驴文〉一首》考辨与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写卷S.1477号《<祭驴文>一首》堪称唐人俗文中的一篇佳作,此文语言通俗滑稽,妙语连珠,口语色彩极为浓郁,保存了许多当时的俗字、俗语词。从俗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此写卷作一些考辨,可了解唐代俗字、俗语词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所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叉,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缡,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辨识,所以此书对于识别<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唐代俗字避讳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代避讳以形体的改变为重点。俗字的流行促使帝王名讳用字的规避范围逐渐扩展到俗字 ,不仅讳字的俗写字形要避讳 ,形体上与讳字有关联的部分俗字也在避讳之列 ,从而产生了唐代特有的俗字避讳现象。从根本上说 ,这是避讳制度与俗字形体同时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必然产物。北宋以后 ,伴随着避讳重点的转移、雕版印刷的盛行 ,俗字避讳失去了产生条件 ,最终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3.
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自汉末传入朝鲜半岛,直至19世纪末,一直是朝鲜半岛官方使用的正式文字。俗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汉字产生发展传播过程的始终,而韩国俗字亦是汉字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变异形体之一。通过对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现状的介绍,可知其在整理及研究方面存在着四个问题:缺乏对韩国历史汉字和俗字材料的系统整理;当前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存在着不平衡性;缺乏在文字学理论基础之上对汉字域外传播途径及规律的探讨;缺乏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充分运用。这些问题的梳理,将会为当前的韩国汉字研究和域外汉字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韵》《集韵》和《礼部韵略》是宋代官方颁布的三部韵书,它们均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俗字和异体字。但是,由于编纂目的和使用范围不同,这三部韵书对于文字的俗体、异体和正体的界别标准也并不一致。相对于唐代韵书而言,宋代韵书皆为官方修纂,雕版印刷,与科举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在韵字编排上比较严格,它强调正字,排斥俗字,俗字一般不出现在正文中,或别出注明,或在正字下注释"俗作某"。这种编排体例对文字的社会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中可以考察唐宋人文字观念的变化以及汉字简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在汉字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医学文献中俗字用例十分丰富,是敦煌俗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却一直未能引起俗字研究相关学者的足够关注。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者则又很少会从俗字的角度进行考虑,以致在既往整理校勘成果中出现不少误录、误识俗字的现象。以敦煌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俗字研究对敦煌医学文献校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是研究文字的宝贵材料,其中有许多俗字的用法与字韵书已收录的字的用法不同,代表不同的词,构成同形字的关系,特别是有一些用法是《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没有收录的。 以《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46册为材料,旁及相关佛经文献,辑录、考释其中20则同形字,以期有利于佛经文献的整理与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汉语大字典》编写工作的需要,一九八零年,在主编徐中舒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搜集殷代至战国文字,编写了《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这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即《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的续编.《汉语大字典》要求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它要在楷书单字的条目下,收列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加以简明的解说.这是从汉字特点出发,为这部大型字典的特有内容.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主要以小篆为字头并尽当时的客观条件所能及,收列了比小篆更古的字形.由于许慎的著书意恉,在于探本求源,对文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家语委一再要求使用规范汉字,但是汉字俗用现象却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俗字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理据性。这种理据性表现在很多俗字的书写是根据字义的暗示变换偏旁而成,属于一种对汉字构形的新的解释。合理的、被人们接受的俗字字释是汉字形义学的历史观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敦煌学”即“敦煌吐鲁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国际性学科。因此不论是研究文史的还是研究科技的,也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进入这块宝地。我们杭大就有许多研究者进入了这块宝地,而且前辈已在这块宝地上开拓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敦煌语言文字学”——具体地说,这门学科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专门学科。例如姜亮夫先生的《敦煌瀛涯韵辑》就是一部音韵学著作;该书最后一卷《俗字谱》,又是文字学著作。又如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旁引博辨,考释了一大批敦煌变文中出现的字和词,就同时是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再如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训诂学》以及一批单篇论文,使大多是考释俗字、俗语词的,有不少是属敦煌学的。这三位先生的著述代表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