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后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趋势。荀况就是当时尊崇孔子而又博采诸家精华的学者,他的法律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各家思想中与封建制度相适应的成分而形成的,因而,既不同于墨、法在理论上的粗糙,又克服了儒、道对法律的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百家的和谐法律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学术上一片繁荣。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法律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德法并行的治国方略,凸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而在学术上,他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按伦理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一套以"道德"为标准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传统道器思想对形、象、道、器等思想文化概念的解读,从哲学、审美、造型三个方面反映了传统道器思想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法治主义思想的成就法律系学生刘肖生指导教师孔庆明从春秋到汉初,是中国古代理法学获得重大进展的时期,许多思想家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成就,以至形成了一些各自的体系,尽管由于他们在方法论上的不同,使他们各自所建立的价值体系有时表现...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法律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一特色是在曲折与漫长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使得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呈现出艰辛、坎坷的样态,从而在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7.
东周时期,先秦诸子的治世观念为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动力。儒、道、墨、法诸家对于道与器、义与利、心与物、天与人等范畴均作出了各自的阐述,他们对于这些范畴或持对立的观点或持统一的观点。在这些思想相互碰撞、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摄取了充足的思想养分,并发展形成了形质统一、致用利人、重己抑物、返璞归真等重要理念,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先秦诸子的治世观念为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动力.儒、道、墨、法诸家对于道与器、义与利、心与物、天与人等范畴均作出了各自的阐述,他们对于这些范畴或持对立的观点或持统一的观点.在这些思想相互碰撞、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摄取了充足的思想养分,并发展形成了形质统一、致周利人、重己抑物、返璞归真等重要理念,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期法律思想从夏商时期的"神权至上"、"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经过西周的"以德配天"、神人互补,发展到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这种发展变化使我国古代法律很少受宗教的影响。而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又使法律与伦理道德结合,礼与法结合,人无法真正地独立。法律思想的这种发展变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作为一部集道家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全书以"道"为基础,形成了"以道统法"的法律观.在这一原则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以法禁君"的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儒、道美学思想的共通性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大重要派别,它们对中国后来的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属于中国早期的奴隶社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却依然受着氏族血缘关系的强大影响。黑格尔曾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因此,在中国古代,上下尊卑的伦理道德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律。特别是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基本上形成以人为中心,建构了个体与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谭嗣同变革法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力主法律因时变革.其变法理论衍进的基础是"道变器亦变"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侵路所造成的中国濒临灭亡的局面;谭嗣同变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去名教";其取向是"尽学西法";同时围绕"兴民权"的思想,谭嗣同提出了变革法律的具体设想──设议院,立宪法,推行立法、行政分权制;培养法律人才;修改刑律、商律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制进程,对世界法制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在对本国法律文化反思时,也常常不忘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法治社会应对情、理、法重新认识,挖掘其合理因素,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合理运用情、理、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始于夏商两朝所宣扬的的神权法思想以及西周时期周公旦提出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众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儒家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先富后教、德刑结合,反对轻罪重罚、族刑诛连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有较大贡献。神权法思想也开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重民轻神的主张,发展到汉朝时期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给君主至尊无上的地位和实施统治提供理论依据,使得神权法思想为随后形成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所吸收,长期起着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苞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家,被尊奉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基于对天理与人性的认识,方苞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法应循天理,随势变,形成了"道不可异"与"制可更"相结合的法律时变说、"以道明民"与"下无遁情而罚必中"相结合的司法观以及制度建设与识才技巧相结合的选举论.他将对治法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体现并适应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孔子的法律思想核心是“德主刑辅”,即以“仁”为本的法制原则;“德”、“礼”教化的防范措施;宽猛相济的施刑办法;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孔子的法律思想对今天中国的法制建设仍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代儒学大师,他大胆吸收别派主要是法家的合理思想,极大地改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体系,他认为,礼治需要法治的辅佐,法治需要礼治的指导,二者可以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上交融互摄,从而开启了儒法合流的先河,对我国古代在思想文化和治国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在山西这块热土上诞生的杰出思想家。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的精华,还吸收了法家思想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提出了“隆礼”与“重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实际的贯彻。因此,要准确地了解中国法律思想的变迁,不能不研究荀子的法律思想。本文就荀子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关于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学说,关于“隆礼”、“重法”的主张,关于“人治”与“法治”的见解以及人君在遵守法律方面的示范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荀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9.
出土法律史料中的刑法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铭文、简牍和帛书中的法律史料所反映的刑法思想进行了研究。根据周代铜器铭文中的法律史料探讨了体现“明德慎罚”思想的刑法诸原则,即所谓“中刑”的原则,区分初犯与再犯的原则、减免的原则和教育感化的原则等等。根据云梦秦简对儒法两家的刑法思想在秦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尤其注重考察了儒家的孝道及父子相隐思想与秦律中有关规定的关系。根据帛书《黄帝四经》考察了道家黄学派的刑法思想,指出其阴阳刑德论开启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自然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法律思想的形成深深根植于战国后期社会秩序失范与其母国韩国政治动荡的时空条件,具有浓重的"奉法图强"的工具色彩。他基于线性历史观和人性论,主张将法、术、势三者统一起来,施行依托君主威权、以法度为基本依据、以灵活的策略作为调节手段的治国谋略。韩非法律思想的形成并非凭空想象而来,而是在继承和发展早期法家学派术治、势治和重刑思想的基础上,又扬弃了儒、道、墨各家中礼法合一、君道同体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只有把握"继承—拓新"和"通融—互动"这两条线索,才能完整理解韩非复杂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