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粱梦”出自唐代著名传奇作家沈既济的名作《枕中记》,约作于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被贬官期间。就各方面影响来看,堪称千古一梦。《枕中记》今传《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二本,异文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黍与黄粱之别,后者便于在诗词用典中遣词造句,因此最为流行。《枕中记》的基本思想是人生如梦,这是古人基于人生经验形成的一种人生况味和哲理思考,这一思想导源于道家。《枕中记》脱胎于《搜神记》和《幽明录》中的焦湖庙柏枕故事,作者大大扩展了思想内涵,表现出士人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失望乃至批判,对追逐功名富贵的自我否定。但大梦难觉,说到底所谓人生如梦只是失意者的失落、迷惘、无奈。由于黄粱梦的巨大影响,古人在邯郸附近附会出卢生入梦之地黄粱店,并建吕翁祠,古来题咏极多。而在八仙信仰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将吕翁附会为吕洞宾。  相似文献   

2.
自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问世以来,黄粱梦的故事得到广大封建士子的认同和追捧,原因在于它道出了文人 的内心世界。文章主要通过对《枕中记》中所折射出的唐代社会风气与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士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道路,进而 体味其中的教诲主题。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有着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圆形叙事模式展开的故事情节中,作者通过对来——去——来、生——死——生等故事的叙述,在人与花妖狐魅、鬼怪精灵的爱恨纠葛里,蕴含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寄予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无比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在其《邯郸记》中,通过卢生的梦境来渲染世俗生活的表层与本质,揭示了凡人对婚姻、功名、子女、生命的真诚追求与贪婪本性及其最终幻灭的结局;通过黄粱梦的人生感叹,突出了文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尴尬境遇,在虚幻欲望和真实生活中的两难境地,表现出了作家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体悟。而晚明世风的享乐主义趣味是卢生贪欲的背景,其政治现状则是黄粱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沈云霞 《南都学坛》2012,32(4):52-54
"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这一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官场的腐朽与黑暗则到了难以救药的程度,那种兼济天下的儒家入仕理想,只能游离于现实之外。《鼓掌绝尘》继《金瓶梅》之后对明朝末年封建官场进行了深刻揭露,既扫描了整个官场的腐败,也透露了部分清正官吏的无奈,从而昭示了明王朝最终覆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宫廷生活的种种趣事。《浮生六记》是中国清代的一部自传体的散文,作者以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日常生活的趣味场景。虽然两部作品诞生的环境迥异,但不论是甜蜜的爱情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诗词应答,还是让人愉悦的自然景物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两者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风行一时,进入新世纪仍然热度不减,聊城作家刘凤起出版于2009年的长篇小说《手杖》值得关注。该作品在秉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传达出作者对官场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在具备同类题材作品共性的同时,因其特定的生活体验、地域文化和创作技法呈现出自身的思想特色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和《雪国》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且都以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部作品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着简洁的写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使用也使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吕氏读书记》题名相似,各书目对《吕氏读书记》记载较少,已有记载之间也存有矛盾,这给吕氏作品整理及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书目、序跋及网络资料查询,可以确定《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吕氏读书记》是吕祖谦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吕氏读书记》今疑已亡佚.  相似文献   

10.
《精忠记》是《岳飞破虏东窗记》的改写本。它赞扬岳飞尽忠报国的品质和精神,揭露秦桧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罪行,显示出积极的思想意义。由于作品存在严重的封建道德观念,也削减了这场忠奸斗争的社会内蕴。它主要以民间传说为素材,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民间色调的语言,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在明清剧坛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学界对《水浒传》的评论甚丰,然而时至今日,对作者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认识仍有很大的分歧。对此,本文从作者的经历、作品的具体内容及作品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它并没有宣扬封建忠君思想,而是一部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屈原与曹雪芹所处时代及个人遭遇的不同,他们在具有同样的悲剧性的作品中表现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离骚》与《红楼梦》的悲剧性,彰显二者内涵和外延的差异性,进而透析处于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封建文人的不同思想及心理,并探索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必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山椒鱼》和《黑雨》是日本现代作家井伏鳟二前期文学和后期文学的最高杰作.这两部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创作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下,但在作者现察社会的第三者立场、肯定现实的平和态度和追求未来的美好希望这些方面极具不谋而合之处,而且作者的态度更彰显了小说特有的主题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研究的是曹禺早期作品《日出》中反映的基督教精神 ,以八段引文分析作品思想。陈白露的悲剧是所有人类的悲剧 ,八段引文是阐释“日出”意义的积极因素。《日出》的思想内涵包含在八段引文中 ,它概括了《日出》的主题 ,交代了作品的题材、剧作者写《日出》的动机、所要表达的思想及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等。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太玄赋》是扬雄的作品。但在四大赋之后,扬雄已停止了赋的写作;《太玄赋》与扬雄思想不合,与《法言》、《太玄》文风、主旨不同;《太玄赋》不避汉讳而且论及骑马游仙,与汉代现实不合。《太玄赋》不是扬雄的作品。其作者有可能是杨泉。  相似文献   

16.
汪象旭创作的仙话小说《吕祖全传》,是明清小说中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全面创新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他根据自身经历,在原有故事框架基础上,把整个故事内容情节做了全面的改编,用入梦前、梦境中、二次入梦和梦后再试等故事,将吕洞宾塑造成仁义忠孝、智勇双全的完美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吕祖全传》还是唯一试图将南、北道教记载的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内容,还将化卢生入梦的故事吸收到作品中,形成了完整的黄粱梦神话故事版本,成为吕洞宾仙迹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祖全传》也开创了使用第一人称撰写小说故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雷峰宝卷》与文人作品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的比较,展示出不同的思想文化因素如何造就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方本传奇的情节是性格化的,而《宝卷》则呈现一种天数其表、伦理其实的状态。方本传奇的人物按生活现实化了,《宝卷》则按伦理标准理想化了。方本传奇带着现实的全部复杂性而对人的欲望加以肯定,而《宝卷》则以儒佛结合来规定现世生活的进程,同时也突出了这“和谐”格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班扬和弥尔顿的教育背景不同、经历各异,但对天堂的向往是他们作品共同的精神基调。在《天路历程》和《复乐园》中,作者都基于对现实的不满,建构出了一个理想空间——天堂。这一理想空间,或是超越于现实世界,虽遥不可及,但基督徒们却愿意历经艰险、穿越"天路"加以追求的天国;或是在黑暗、邪恶的现实之上,在想象中建立起的人间乐园。天堂书写寄寓着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艾芜在小说集《南行记》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东南亚画卷,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南行记》中,作者不仅将东南亚风光民情的描写与人物个性的刻画恰切地结合在一起,还生动地展现了西方殖民统治下东南亚地区的众生相。并且,作品中的东南亚世界还成为异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场域。对《南行记》中的东南亚世界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认和阐释该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源于"圣僧说法,顽石点头"这个古老传说而命名的《石点头》,给人一种"卫封建之道"、"劝世人诫欲"的印象。实际上,作者天然痴叟也确实在爱情婚姻、妇女贞节、孝道观念、为官之道等方面宣讲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纲常伦理教条,但因受到明末清初社会现实的刺激、启蒙思想的渲染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驱使等因素的影响,当他进入创作时却常常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描绘真实的人生画面,使作者的思想矛盾性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