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好莱坞电影恰当运用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文化借助于好莱坞电影得到广泛的海外传播问题,通过案例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好莱坞电影要肯定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需要观察者站在理性的立场去尊重、描述差异;中国电影要建立文化自信,重新审视电影的基本理念,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立足本土现实和民族情感,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对制作和传播具有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国内外电影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实现中国形象的良好建构与正面传播。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为自身创造了多种选择的空间,它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电影政治、文化与商业在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主要支撑维度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新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传记影片创作与英模人物表现联系到了一起,艺术向政治呈现出一种无原则的妥协。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电影承担了市场实践、创造时尚、情感宣泄等众多功能。但是,电影不能一味扮演商业先知、娱乐时尚等众多角色,也不能在商业主义、主流主义和作者主义之间自以为是地走钢丝。中式商业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叙述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发展大片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与华语电影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电视剧市场、音像市场、网络市场等多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5.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站在时间链条上就中美电影作了历史性的回顾。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电影业与电影观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后好莱坞电影也在消费作为东方奇观的中国武侠电影和香港功夫片的同时发生嬗变,并继续创造着影响世界电影的好莱坞标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人重审好莱坞,为中国电影的出路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影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本土电影也日渐向全球化靠拢。虽然全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畅行无阻,但好莱坞电影并不能替代我们对本土文化、本土生活、本土经验的关注与书写。我们的电影首先是本土的,而后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维度、现状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一个矛盾:一方面从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出发,要求综合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条清缕晰的分析;另一方面从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考虑,很难同时在多点上进行历时和共时多层研究。面对这一复杂状况,以文化为基础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根本;以影像表达为切入口,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参照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具体化,而定量与定性综合、电影理论与跨文化传播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则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从粗放到细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在迎接WTO的挑战面前 ,首先要面对严峻的生存发展问题 ,对艺术与商业的把握不能偏颇。商业因素如票房、环境、档期、票价、宣传策划等已经具有重要意义 ,轻视它只能导致电影的衰亡。电影的艺术质量是生存发展的内在因素 ,艺术应当通过票房实现它的价值 ,但艺术不能等同于商业 ,商业左右一切的后果就可能没有了商业收益。商业票房的本质意义是认可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是主体 ,只有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使中国电影走出一条民族之路 ,才能抵抗强大的好莱坞 ,也才有可能赢得票房。艺术没有地位 ,无本之木枯萎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旋律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被认为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畛域,不具可比性. 在追踪历史、考量现实后,对此进行否定. 在此基础上,从意识形态表达的显隐、题材类型的多样、主创人员创作环境的自由与否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指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主旋律电影来说确实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对象,中国主旋律电影在与好莱坞电影的持续碰撞中,在坚持固有特色的基础上,也在逐渐吸纳好莱坞的某些精华,从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独立电影虽然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在价值观念方面更自由、更激进,在电影主题方面思维更开阔,在叙事方法方面更前卫,但它仍然明显地表现出跟好莱坞电影相一致的作为信息产业的美国文化特色。由于成功运用了电子技术的新成果,又有效完成了消费意识与固有文化观念的相融,在跟好莱坞电影的卓有成效的结盟中,独立电影潜在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将来产生的影响将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面对好莱坞式的全球化挑战,中国电影的民族审美不仅不该被淡化,反而应更予以重视和关注。从亚洲电影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寻见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而中国电影美学中最基本的文化指向——“天人合一”与重视“教化”、“伦理”等,又是中国电影最具民族特征的重要资源。今天,中国电影要有更好的发展,也仍应继续强调民族尊严、时代特色和走向世界,这无疑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审美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14.
将电影系列化是制片方们常用的一种分担产品风险的商业手段,但华莱坞的系列电影在近年快速增长的银幕数和上座率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未能像好莱坞的引进片那样持续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其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系列影片结束在所谓的"2"时代。从系列电影的商业开发和文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梳理中美两国在系列影片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和好莱坞在该领域繁荣的根源,深入思考华莱坞系列电影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后半期中国影坛兴起的武侠电影热,经过了一个从武侠片到武侠神怪片的发展过程。而无论是武侠片还是武侠神怪片,它在武侠叙事中透露出现实社会人生内涵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其艺术表现的武侠、神怪与情爱的类型叙事等,都受到好莱坞电影的深刻影响。当然,中国早期武侠神怪片愈演愈烈的诲盗、诲淫、诲仙倾向也受到人们的尖锐批评。另一方面,武侠电影在摄制方面也大都借鉴好莱坞,其镜头画面光影的影像奇观拓展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创作文化的历史形态与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发端于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创作文化形态,在经历了短暂的宣传与商业本位并存的格局后转变为泛政治化一元格局,及至新时期艺术本位逐步确立、商业传统艰难复归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创作文化格局。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兴衰得失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在顺应社会历史文化趋向的基础上,从时代性角度确立正确的创作文化意识,才能繁荣创作,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电影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美国好莱坞电影成就及发展中解读美国通过电影宣扬美国文化,同时指出需要批判的看待通过电影传播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