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关注云南黑树林地区打洞梁子人们观念、实践中的整体与部分之转换关系。文章从打洞梁子竜林神圣物品祭祀中的分与合、大沟祭祀中四大份制度的上与下、水田灌溉中水资源的公与私等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就打洞梁子人们观念、实践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换与生成逻辑而言,既不同于涂尔干关于"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类型中整体与部分之间从属关系的讨论,也不同于杜蒙在印度研究体系中提出的等级涵盖原则,更遵从罗姆巴赫所认为的结构思想:即整体不是高于部分而存在,而是内在于部分而存在。研究认为,这样一种逻辑视角对于人类学重新理解部分与整体之关系提供了富有新意的理论启发与民族志材料。  相似文献   

2.
量化管理即是将一项工作分解成若干项指标分别进行量化描述和评价的管理方法。在量化管理的理论及实践中存在着误把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把精确等同于准确;把量化等同于科学;把奖励等于激励四个"先验性假设"。  相似文献   

3.
"整体与部分"是汉语数量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它在汉语表达过程中有许多典型的对应式.通过分析这些对应式,发现汉语双数量的这种关系实际有强有弱,同时,某些对应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隐喻扩展出了"夸张"关系.  相似文献   

4.
整体与部分义场的定义有宽严之分:宽定义认为,在Y与X两个词项中,只要符合"Y is partly X",那么X和Y所构成的义场就是整体与部分义场;严定义认为,如果两个词项Y与X符合"An X is a part of(a)Y"或者"A Y has X(s)/an X",那么这两个词项(Y和X)所构成的义场就是整体与部分义场。整体与部分义场主要有必要类与选择类、规范类与辅助类以及四个维度分类。整体与部分义场具有传递性特征,可以用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李涛 《南都学坛》1999,19(3):10-13
对最大度Δ不小于6的2-连通外平面图,其点、边、面整体列表色数等于其最大度数+1,即Δ+1。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系统论对整体与部分范畴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系统论以其特有的哲学潜能和整体性、模型化、最优化原则及崭新的“系统和要素”范畴,引起了人们对整体与部分辩证法的重视,使得传统哲学范畴的出发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使其具有“非加和性”、“非机械性”、“非活力性”和辩证的决定论性能,从而深化了整体与部分的内容,丰富了研究其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提高了它在唯物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的核心不是个别术语、零散观点的争论,而是研究纲领的全面较量。深入剖析这些论争的逻辑内核,可建构出一个涉及存在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论争框架,核心问题包括:对象之争,研究对象究竟是整体还是部分?路径之争,究竟该采用从整体到部分还是由部分到整体的研究方法?理论根本之争,究竟是整体论还是还原论才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在这些论争中,强整体论与强还原论是严格对立的,而弱整体论与弱还原论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8.
试论整体优化原则与协作沟通钱跃飞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若干棵树木相加不等于是森林,只有若干树木相加连同树与树间形成的关系总和才能叫森林。所谓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始终把整体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萨托利在其专著《政党与政党体制》中提出了一个分析政党与政党体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即部分与整体的分析框架。萨托利把政党分为两大类型:作为部分的政党与作为整体的政党,对应的,把政党体制分为竞争性体制与非竞争性体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有效地探讨政党及政党体制的演化、合法性与稳定性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系统论以其特有的哲学潜能和整体性、模型化、最优化原则及崭新的“系统和要素”范畴,引起了人们对整体与部分辩证法的重视,使研究这对传统哲学范畴的出发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使其具有“非加和性”、“非机械性”、“非活力性”和辩证的决定论性能,从而深化了整体与部分的内容,丰富了研究其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提高了其在唯物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分体论的来源及莱斯涅夫斯基对分体论的贡献。从辩证法的角度总结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形式逻辑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作为一个哲学的基础理论,分体论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有其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2.
布伦塔诺的整体-部分理论是他描述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理论,意识是复合性的统一体,据此可区分出各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确定了意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及其组合规律也就能确定逻辑判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对量的研究和对部分质变概念的考察结合起来,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依据并参考作为质量互变规律诞生地的黑格尔哲学,对量的连续性和分离性、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以及绝对性和相对性等作了探讨,认为定量和纯量、质和量以及整体和部分都只具有相对意义,而且,部分的变化只是非常单纯的量变。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区分所有中共有部分包括"小共有部分"与"大共有部分"两种。"小共有部分"限定在本栋范围之内,为多栋服务的建筑设施等属"大共有部分"。会所不属于业主共有部分的范畴,在没有约定情况下,应当将其界定为开发企业所有,架空层若规划将其作为车位使用的,应当将其界定为开发企业所有,业主可通过购买等方式取得,在其他情况下,应当将架空层定位为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对待,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单建人防工程一般由政府所有,而结建人防工程应属投资者的开发企业所有,公建配套通常由开发企业代建,建成后移交给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并登记在这些职能部门名下。  相似文献   

15.
对于正整数n,设S(n)是n的整除部分,ω(n)是n的不同素因数的个数.本文证明了:当n是大于2的偶数、或当n是满足ω(n)≤2且不等于3a(a∈N)的奇数时,上述结果部分地证实了Graham猜想.  相似文献   

16.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的目的是划分"全新的存在领域",即物质(如月亮)是"直接存在","客观信息"(如水中月)是"间接存在",两者没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接存在不等于间接存在,强调这是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元哲学"。但是,邬先生"信息进化论"居然违背"信息本体论"的规定,声称"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体现了"亦此亦彼的思想",即物质与"客观信息"两者的演化,"亦此亦彼",间接存在(如水中的月亮)等于直接存在(如天上的月亮)。由于传统哲学里的物质没有可被认知的任何信息(规律和属性),"客观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物质演化"则名存实亡,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摆设。所谓"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只是"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在演化。然而,"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既不能进化或退化,也不能同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的角度讲,“部分”与“有的”都没有断定其全部.但从逻辑上讲,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对应的逻辑范畴不同“部分”与“整体”(“全部”)相对,而“有的”与“所有”相对;二者的逻辑涵义不同“部分”排除了“整体”(“全部”),在数量上是较为确定的,仅指整体的组成成分,而“有的”除了表达其存在性之外,在量上是不确定的,它表示“至少一个,亦可多个,甚至可指所有”,它与“所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逻辑上的真值不同由“有的”组成的特称命题与由“所有”组成的全称命题可构成传统的逻辑方阵,而由“部分”组成的命题与由“全部”组成的命题却不能构成逻辑上的对当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中心诗"构想始于"二战"之际,成型于战后,延伸到1950年代,目的在于摆脱浪漫主义、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以现实结构为中心参照物建立起一套精准的诗歌理论,倡议现代诗人去创造同时满足理性和想象力的当下之诗。该诗学观着重讨论了"诗与我们的关系""部分与整体""往昔与当下""想象与虚构""最终的现实"等问题,重新思考现实与现代诗歌的关系,认为当下现实既是多样、流动、瞬息万变的,又是单调、贫乏、重复性的,每一时刻的所见之物无时无刻不在进入一种新关系之中,而现代诗歌应该做的是重视与我们直接相关的东西,视每一部分为中心所在,对相对立的、同样真实的最新现实进行阐释,用语言符号构筑出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实际世界的中心处,达到所见、意识、思想与语言的同时在场。  相似文献   

19.
重点研究了如何从大规模W eb网页文本中获取一种特殊的知识——部分关系知识(M ereo log ical know ledge)。介绍了部分关系知识的6种不同形式,在此基础上自动和半自动地获取这些部分关系知识的文法模式,建立文法模式库;然后基于文法模式获取例句来抽取准概念并进行局部验证;利用基于图论的方法构造部分整体图,将所有准概念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对电影的认识历来表现为有机整体与机械整体两种不同取向.中国电影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的现象的实质是机械整体思维方式下的电影综合艺术观的反映.有机整体论视野中的电影创作虽需综合各种艺术手段,但它是各部分协调合作和精妙秩序下整合效应(即新质)的产生;电影审美接受中,人的知觉系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整体,而不是感觉元素的拼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