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相似文献   

2.
从创作心理看《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早年的爱情经历对《长恨歌》的主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他面对唐明皇杨贵妃悲欢离合故事的时候,与之强烈共鸣,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融进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从全诗的结构看,作者着力刻划了李杨的爱情被意外事件毁灭之后的憾恨。通过对李杨爱情由热恋到破灭,虽寻到却又不能成连理这一动态过程的描述,逐层深化了主题——美好情感失去而引起的绵绵长恨。诗中对史实的处理也是服务于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由于作品反映了她至深至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更是由于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苦闷的内心世界。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始终如一的爱情心态,是性心理的传统文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杨情史的天宝遗事极易成为讽喻诗的典型题材,却为白居易吟咏为感伤诗,这是创作对题材的颠覆;而后世论者又多按讽喻诗来评析<长恨歌>,则是评论对作品的颠覆.本文从诗人的创作心态入手,仔细分析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心态的演绎过程,指出诗人是用人性、人情去审视男女主人公,使之在人性和情感的坐标中获得正值的定位,从而创造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伤的爱情童话和寓言.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本文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诸说的原因,且立足于白居易的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读与进一步考证,以证定《长恨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并着重对"婉讽主题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俞平伯先生在最近出版的《论诗词曲杂著》一书中,谈到杨贵妃之死。俞先生认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贵妃马嵬之死闪闪烁烁”,因此,俞先生认定“贵妃根本未死于马嵬坡”,“则正史所载‘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人们不禁要问:杨贵妃不是正史所载“赐死”于马嵬坡,那么,在“马嵬事变”中杨贵妃究竟到何处去了呢?俞先生根据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使牵之而去”的记载,断定:贵妃是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8.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主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一首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感伤诗。诗人的用心并不是要为后世帝王提供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而是要表达他对人间爱情的看法。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象李杨那样真诚持久,专一不二;同时爱情又不能象李杨那样只顾及彼此相爱而贻误其它,它应具有崇高的社会品格。这就是白居易的爱情观,它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而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唐人对杨贵妃复杂的态度使得贵妃主题的唐诗呈现出复杂的题旨,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讽喻、兴亡悲慨与爱情悲歌这几个方面。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不同的题旨,甚至同一个作者在一首作品中也会表现出多种态度。尽管如此,从中唐到晚唐,还是有着政治讽喻逐渐减少,兴亡悲慨与爱情悲歌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其中也显示了贵妃形象的流变及其与明皇之间爱情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评价之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到唐明皇与杨贵妃事。写了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这首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是他的成名之作。清人赵翼云:“古来诗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广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然而这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对于这首诗的主题,解放以后就有很多争议,有讽谕说与爱情说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又有调合对立观点的第三种主张双重主题说。“文革”以后,不断有争鸣文章发表,仍然是前三种观点的继续阐述,观点难得统一。笔者愿就评价此诗涉及的问题发表固陋之见,以候专家学者有以教焉。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妮?梅尔是美国畅销书作家,魔幻小说《暮光之城》系列的作者,作品主要讲述了女高中生贝拉和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描述了贝拉和爱德华从相识、相知到相守以及为了守住真爱而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在爱情和命运的召唤下,贝拉如愿成为吸血鬼,与自己的爱人一起走向永生不死的命运。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却因为主人公特殊的身份——人和吸血鬼而变得复杂。本文将用爱情三元论来解析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说明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超越了人"鬼"界限的完美爱情。  相似文献   

15.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16.
司棋论     
生活在号称“世外仙源”的大观园内的女奴司棋,滋生出了强烈的人格意识,她从幻化的世界出发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她和潘又安两小无猜热烈相爱,为了爱情忍辱负重,历经磨难,却坚贞不渝。她重的是情、爱的是人,毅然以死殉情;潘又安亦重情重人,以死相报。他们的爱情挣脱了才子佳人的老套子,大胆真纯炽烈,是一种无污染的爱情。从这点说,他们的爱情可以使大观园里的所有爱情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14日凌晨,刚刚跨过自己26岁生日一个星期的翁美玲不堪恋爱失败的重创,心灰意冷的她已了无生趣。原本幸福甜蜜的爱情不知怎的成了终日折磨她的梦魇,痛苦就在那晚爆发,她独自乘车回家,在极度的郁闷中灌下半瓶烈酒,服下麻醉药物,打开浴室煤气炉毁灭了自己。在她去世整整20年後,在那位於英国幽静而孤寂的坟墓前,不知还有谁肯为她再添一束凭吊的鲜花?翁美玲的爱情被誉为香港娱乐圈众多明星恋情中最惨烈的一个,她用死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20年来,尽管各色金童玉女的恋爱纷扬不绝,却都越来越远去了纯洁,倒像是爱给自己看,爱给别…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29):6-6
杨贵妃:因偷看杨贵妃优美睡姿无法自拔,不慎被美人翻身压死。 林黛玉:因看到林黛玉从小体格儿弱不禁风,怜香惜玉忧愁而死。  相似文献   

19.
“雪肤花貌参差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顾令得国人倾,这便是白居易《长恨歌》中对杨贵妃自然娇容的描写。她靠着这天生丽质,登上皇妃宝座,当了一代名宛,一改社会风尚,兄弟姊妹列土封侯,最后自己宛转手与嵬坡前,化为泥土,结束了短暂的三十八岁光阴。《长恨歌》接着,写杨贵妃死后在蓬莱宫中一往深情地思念君皇,玉容寂寞,洒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面对汉家天子使,含情凝睇,重重寄辞;“天上人间会相见”,“蓬莱宫中日月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