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私产公用”的主张反对柏拉图的“公产”主张,承认私产的善德性;批判柏拉图的财产“两分法”,将人们的合理财产定额为“宽裕”而不是“素朴”;通过“均产”理论来缓和贫富分化、消除社会动乱,主张不多不少的适度财产是最善的,进而推导出中产阶级最具有政治上的善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核心.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对于当下理解公私产关系、破解贫富分化现象、培育中产阶层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术界将“中产阶层”视为社会政治“稳定—缓冲”器的认知看似符合静态的中国社会结构,但就现实而言,却忽略了转型期中国政治社会情境的复杂性和过渡性。近年来,城市中产业主引发的愈演愈烈的邻避运动,更是挑战这一传统认知。基于R市“核邻避运动”的视域,我们发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在某一特定时间流下会发生转变,甚至出现了“稳定器”和“动荡器”两个相对立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差别阶层特质、中产精英上台等内部中介机制,以及怨愤情绪生产、政府内部分歧等外部中介机制,是中产阶层社会政治功能演化的深层机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身份限制”和“制度限制”的二重性,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往往并不会演变为“颠覆—异化”器。  相似文献   

3.
"自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判定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来意义上的"自足"强调以自身为目的的完满状态,但"属人的自足"离不开外在善的支持。与柏拉图、犬儒学派、庄子以及康德自足观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他主张在城邦的共同生活中积极奋斗,实现人生的自足、幸福。在物质方面过度消费、精神家园失却的现代社会,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启示着现代人探求幸福的路向:在拥有中等财富的基础上,追求严肃而有闲暇的沉思生活,抑或第二好的合乎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和不稳定生存境况日益常态化,城市中产阶层的年轻人迫切希望在这种脆弱与不安中寻求稳定的依托,因此催生出新的情感适应机制。以“奋斗”为主的情感激励已不再足以激发青年群体将积极情感投入到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中。在“抵抗与收编”的论述之外,新中产青年开始将他们的情感投入转向更微小、更可控的生活目标。“考公热”“从事轻体力劳动”和“被裁员后在星巴克假装上班”等现象都表明,随着中产阶层原有的生活想象变得越发遥不可及,他们开始创造一种妥协式的美好生活愿景,以适应和应对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德育现代性之思与德育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现代化是德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其本质在于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德育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起点,以德育目的的现代化为核心的过程创新。传统的德育秉承着“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德育现代化则要求必须回归主体自身,完成由“社会本位”到“主体本位”的转换,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目的,并将人的主体性和开放性作为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精神。德育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测度,需要在主体路向和科学化路向上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社会有没有一个稳定的、合理的层次结构,特别是有没有一个庞大的、坚强的中产阶层,是能否建成和谐社会的关键。过多的金钱固然会使人发生异化,过度的贫穷也会使人的心灵发生扭曲。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7.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本质观上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哲学的把握。“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和概括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强调人超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 ;“人是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素朴地猜测到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命题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亚里士多德在人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的缺陷在于 ,他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手脑结合的劳动实践 ,而这恰恰是理性和社会性得以产生和统一的基础 ,是人的真正本质。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一个古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的考察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的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必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等发展状态。通过对“现实的个人”这几种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的个人观。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探讨和思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稳定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把社会稳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有着深刻的把握,并全面运筹,提出正确处理不稳定因素的应对方略。文章在略论其社会稳定观的基础上,进而着重探讨其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序(1) 不朽的命题“社会公平”是一个哲学的范畴和命题。公平与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等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共同构成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但是,使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政治家困惑不已的,并非仅仅因为社会公平的“形而上”,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远比解释哲学上的社会公平问题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社会公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较晚,但以各种方式表达的有关讨论却早已存在。亚里士多德以古希腊时代特有的政治观探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他将得以实现“最高的善”作为国家和政治的目的及优化标准,而“至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近似于公平概念的“公正”。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不仅赋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是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为直接动力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这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解体、分化和新的阶层的重组。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中产阶层在悄然崛起、壮大和发展,并且必然在未来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最为中坚的力量。而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政治民主化有着密切联系,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民主化的基础,民主化促进了中产阶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德性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十分强调德性对于个人和城邦幸福的至关重要性.但在个人善与城邦善二者之间,他更强调城邦善的优先性,认为城邦的善更为重要,更为完满.并进而认为,城邦的善即正义,正义即合法与平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是城邦立国的原则和社会安定的基石,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对制度伦理的探索无疑具有久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城邦善与公正”思想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善与公正的探索,为现代公共管理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源。阐述了以城邦善的伦理精神建构公共管理,以公正的基本原则实现公共管理的观点,这对现代公共管理有着深远的启示,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稳定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大局,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战略思想。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思想稳定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本质内容和深刻内涵,对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不断深化改革,全面积极稳妥地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社会稳定的研究及其观点极为复杂和多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对它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重庆市的社会关系格局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从服务于党和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角度出发,可将社会稳定的研究对象理解为具体的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人,从社会心理和预期行动两个角度来认识社会稳定,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推论重庆市社会稳定问题产生的背景条件,从而建立整合的重庆市社会稳定认知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开展评估与预警监测工作,以保障经济社会继续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注农村社会教育--近代乡村教育试验活动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近代教育家从事乡村教育试验过程中形成的共识,他们依据农村的社会现实,孕育了通过教育改造乡村的理念,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它启示我们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办教育不能只重都市教育而忽视农村教育,只重学校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只重人才教育而忽视民众教育,只重青年教育而忽视"失学者"的教育.农村社会教育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智"的开启和"民心"的养成,关系到弥补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解构,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标签。然而,解构之后留下的仅是"碎片拼图"的"集合"吗?在考察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哲学后现代转向的三个代表性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从实践建构论的角度,提出"差异—兼容"的(全球)宏观叙事与"共识—信仰"的(本土)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青岛3个社区的事例考察,以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对社区结构进行描绘,进而探讨了现代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个性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社区形成显示出"差序格局"的结构性特征的共通性与稳定性,从"基层结构范式"视角探究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稳定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今日和未来的改革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邓小平的有关论述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详细考察了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秩序稳定往往就是指社会稳定。它是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法律、道德、习俗等规范指导下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社会治安呈现良好状态,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以及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基本稳定,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来统一我们的思想、振奋我们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加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群策群力,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所以,努力增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当代中国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