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河流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预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黑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运用非线性动态模型,预测未来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调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有效增加土地面积,从而增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望带领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通过对凤县花谷、移民区、体育场等实地视察听取专题汇报的形式,对全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工作成效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的工作思路,有效加强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据调查了解,我市辖区总面积为2717万亩(其中耕地  相似文献   

3.
邹南昌 《南方论刊》2009,(8):28-28,38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生活载体和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截止1994年,中国12亿人口中,仍有71.38%的人口为农业人口。85000多万农业人口,给中国农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使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运行格局。1.两大资源的紧配置(1)耕地资源的紧张分配:这种紧张态势具体表现在:a.农业人口平均耕地面积甚少。1994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4.24亿亩,农村居民人数为85549万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仅1.66亩。这一数量不及美国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23亩的1/14,也不及印度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85亩的1/2。b.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1994年,…  相似文献   

5.
论耕地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耕地法律保护的概念和特征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与核心,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这种固有的统一被人为破坏了,耕地生态系统就要受到“生态冲击”而失调。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然要开发利用耕地,否则人类的生存就不能继续,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停顿了。但在开发利用耕地时,必须认识耕地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按照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利用耕地,并在利用中保护耕地,使之供应绵延不绝,永续利用不衰。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们对耕地的认识和利用方式的不同,耕地保护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关于土地的税收和收费名目繁多。通过土地税收和收费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弊端,影响了通过财政调控土地配置的职能,应该通过立法、执法、税种设计、费改税等方式优化土地财政收入,保护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完善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过去使用土地无偿、无限期、隐形非法流动为有偿、有限期、依法公开流动。其根本宗旨是通过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进而达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服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未来15年的发展中,要着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地改工作要适应“两个转变”,就必须正确处理“以地生财”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深挖现有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从而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健康发展。一、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形成了不可缓和的矛盾,耕地保护问题提到了国家战略问题的高度,保护耕地从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与增加粮食生产面积是两个方面。当今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土地整理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我们只注重耕地有效面积的增加以及建设项目对于土地生产力功能的改善,而忽略了这项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或许在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现好事并未带来应有的效益,而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的尤为重要。纵观国际土地规划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生态规划阶段,环境保护的声音日益强烈,环境影响评价EIA已经成为一项法律制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所以,在涉及改变地质水文土壤地貌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显的很有重要与必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本文就中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对于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支撑、内容体系、评价方法的一些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广西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广西土地资源面临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变弱,耕地质量及产出下降;城市土地空间结构失衡;城市用地供需矛盾加剧;土地产权变动加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因此,广西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安全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态功能;科学规划结合市场机制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保障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类社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与发展问题,而在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难题中,土地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口与耕地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两大动态要素,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总量是吃饭、发展、安定和未来的保证,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做到耕地总量与人口动态平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要求。一、开发土地资源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一是开拓青海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不同,同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城镇化,可以实现人口、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城镇化应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正确处理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安全取决于动态的粮食需求与供给。从供给方面看 ,城市化进程加速、开发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都将进一步占用相当的土地资源 ,这将影响粮食供给 ;从需求方面看 ,人口不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都将导致对粮食的需求持续上升。在人口与土地资源双重压力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制约的条件下 ,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需要从科技、体制等多方着手增加粮食供给。只有具备充足的耕地资源 ,才能保障足够的粮食产出 ,引出的政策含义是必须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实现“藏粮于地”。  相似文献   

13.
据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我国人口5,959万人,耕地面积57,7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9.68亩,平均亩产140斤。按此推算,人均占有粮食应该是1,355斤。明朝洪武26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6,054万人,耕地77,0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平均亩产250斤,人均占有粮食1,905斤。到了清朝道光14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00万人,耕地85,000万亩,人均占有2.1亩,平均亩产280至300斤,人均占有粮食448斤。1947年,全国46,100万人,耕地127,487万亩,人均占有量还在2.7亩左右。1980年,全国98,255万人,耕地149,000万亩,人均1.52亩,平均亩产420斤,人均占有粮食648斤。我们未能及时将“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致使耕地锐减。1977年比1957年净减1.8亿亩,平均每年减少900万亩,加上同期开荒2.6亿亩,实际共减少4.4亿亩,平均每年减少2,200万亩。此乃是战略性的失误。我们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我国粮食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口和土地的挑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一是认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二是开发土地资源和管理好耕地面积。开发土地资源,不能仅限于耕地,而且要向山河、湖泊、大海等一切可以索取食物的领域进军,改革种植结构,节约耕地种植粮食。  相似文献   

15.
“留”或“走”,是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关键且首要的抉择.而土地资源、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则是安置区选择的主要变量.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不能简单理解为“耕地”,基于林地、草地、耕地等复合型资源形成的生计方式既多样又复杂,需加以客观认识.选择优越的区位,既可以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改善移民的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生产技能与生活习惯、民族、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环境容量,对移民安置地选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现人均耕地仅有0.6亩,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人地的矛盾也与日俱增,如不早研究对策,必将严重影响我省因人口和经济增长所引起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对2000年国民总产值翻三番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对我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征与问题进行了考察,对我省90年代土地供求矛盾作了预测,并探讨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非农产性占用十分严重,加之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使本来就很有限的耕地资源又以惊人的速度锐减。针对耕地资源面临的态势及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数量的变化关系着粮食安全自给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收集安徽省2000-2014年的耕地数量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定量估计。安徽省GDP每增加一亿元将导致耕地数量减少0.775公顷,农村人口每增加一万人,耕地数量平均增加12.847公顷,农村机械总动力每增加一万千瓦,将使耕地数量平均增加8.976公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耕地数量有抑制作用;农村人口的增加会增加耕地数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会极大的促进耕地资源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农地利用及保护中的市场缺陷与政府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加之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建设”与“吃饭”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保护耕地任务十分艰巨。在农地利用和保护中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是不完善的,两者都存在多个层次的问题,在现实中需要相互配合和补充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口多,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工作,各级领导要自觉从国情、国策出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耕地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我们认为,切实保护农村土地必须同时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改进,逐步完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土地经营,同样需要改进和完善。在强化所有权,搞活使用权,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土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